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產業正文

使用屋頂光伏與綠電后 預計每年至少可減少碳排放6000噸

2022-06-15 16:28:40 羊城晚報

屋頂連片的藍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耀,在一塊可視化大屏前,園區光伏、儲能、充電等平臺運行數據及碳排放情況一目了然。一個多月前,江蘇一家工業園區,新上線的“能源有數”大屏背后是港華能源攜手騰訊云打造的“港華智慧能源生態平臺”,預計未來每年可減少數十萬噸碳排放。千里之外,在騰訊云位于廣東的清遠數據中心,使用屋頂光伏與綠電后,預計每年至少可減少碳排放6000噸。

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數字化是大勢所趨。6月9日,騰訊發布“能源連接器”和“能源數字孿生”兩款面向能源行業的數字化產品。值得關注的是,這是騰訊在碳中和方向的又一新動作,也是騰訊云能源業務去年獨立成為一級部門后,首次對外公布自研能源數字化產品。

瞄準碳中和

互聯網大廠扎堆跨界能源

實際上,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雙碳背景下,跨界布局加碼能源行業的互聯網大廠不止是騰訊。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3月,阿里成立碳能源管理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研發等;百度智能云從2020年開始為國家電網等能源央企提供智能巡檢,其建立的“水務大腦”,可對區域用水量預測,按需實時調控水泵的頻率,節省用電;京東云在能源領域,則主要提供物流和供應鏈環節的數字化咨詢和平臺搭建……

華為數字能源的官網則介紹,華為數字能源主要聚焦通信能源、數據中心能源等領域,幫助電信和鐵塔運營商實現綠色高效、安全可靠和智能運維。

在2021年報中,華為曾表示,數字能源圍繞清潔發電、能源數字化、交通電動化、綠色ICT能源基礎設施、綜合智慧能源等持續創新。累計助力客戶實現綠色發電4829億度,節約用電約142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億噸。

IDC分析報告稱,2021-2025年,中國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支出將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

根據安永中國測算,僅中國的煤礦智能化建設,就將創造萬億級的市場。安信證券則預測,從2019年到2024年的5年間,僅兩大電網在信息通信領域的投資將超3000億元,廣義的投資有望超過萬億。此外,中石油等能源集團均把數字化建設當作投資建設的重點。

3D可視化“提質增效”

能源數字孿生這樣運用

數據顯示,我國85%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能源活動,國務院在去年下半年也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列為“碳達峰十大行動”之首。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可以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和最快路徑。

6月9日,騰訊首次面向能源行業推出的兩款自研數字化產品,一款是給能源企業內部使用的能源連接器,一款是外部使用的能源數字孿生。

據介紹,在智能生產和制造領域,能源數字孿生可以快速構建3D可視化模型,實現遠程高逼真、沉浸式的能源管控;同時,對鋼鐵生產線、海上風電場等復雜設施、高危作業環境下,通過高性能運算和AI技術,能源數字孿生可對監控圖像、視頻數據進行智能分析,提升能源企業生產效率和安全水平。

騰訊公司副總裁、智慧工業和服務業總裁李強表示,去年10月,能源業務獨立成為騰訊一級部門,今年上半年超額完成了預期,取得了較大增速。目前騰訊與國家電網、寶武鋼鐵、中石化、中石油、國家管網公司等均有合作。覆蓋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建材、化工、火電、新能源等各項領域。

以騰訊云與寶武鋼鐵合作,對其一些新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為例,通過能源數字孿生,能夠實時地監控整個產線的設備運行狀況,改造完成之后預計可降低30%-50%的碳排放。

缺人才、缺標準

能源數字化難在哪兒?

萬億賽道,前景誘人,但同在6月9日舉行的相關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和線上交流中,來自業界的專家學者與多名電力、鋼鐵等能源行業從業者在談及機遇的同時,也坦言當前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難題。其中,缺人才、缺技術標準是主要挑戰。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表示,電力行業是老牌工業化行業,缺乏數字人才。快速迭代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如何和重資產的電力行業融合,業內沒有經驗可借鑒。三峽能源電力營銷中心主任王紅野則認為,不少能源企業都重視信息化的應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但現在數字化標準不夠,大力氣投入反而造成了重復投入。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也表示,鋼鐵行業碳排放排第二,僅次于電力行業。但現在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匱乏,行業數據規范治理和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數字化標準體系。

“真正了解能源痛點的數字化人才非常欠缺,互聯網一線碼農對能源的技術了解多少、對能源行業關注了解多少,非常關鍵。”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數字化轉型研究室主任高峰澤認為,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數字能源業務成敗的關鍵點,在于能否深入了解能源技術和能源行業。此外,要讓相對比較傳統的能源行業從業者,突破自己,擁抱新興的數字化技術難度也較大。因此,能源數字化仍然任重而道遠。(記者王丹陽)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