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盤、油門、屏幕、儀表盤……這是近日出現在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現場、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虛擬仿真測試平臺。
從車規級芯片、傳感器、激光雷達到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平臺,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下,汽車電子的成本占比和功能重要性越來越高。業內人士認為,以車規級芯片為代表的汽車電子產業,應抓住汽車行業轉型期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機遇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汽車智能網聯時代已經到來
深圳市坪山區對110個重點路口開展網聯化改造,開通十多條載物示范應用線路。目前,元戎啟行、小馬智行、百度、文遠知行等多家自動駕駛技術廠商在深圳開展自動駕駛測試。2021年,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1066億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4.4萬輛,公共充電樁9.7萬個,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145公里。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8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進行全鏈條立法。
小馬智行副總裁、大灣區研發中心負責人莫璐怡說:“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供應鏈企業最集中的區域,尤其是深圳,已經成為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政策創新高地、產品應用高地、產業集聚高地,擁有一大批自動駕駛、操作系統、智能座艙、激光雷達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
倒逼汽車電子跟進配套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21.6%。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及智能化深入,汽車的含“芯”量猛增。
一方面,汽車電動化倒逼汽車電子跟進升級。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能耗管理、散熱管理、充電基建等方面,均需要更多的車規級電子器件配套;另一方面,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催生新的汽車電子需求。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人機交互、車載顯示、車聯網等新功能,均需要更多的車規級電子器件配合。
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夏珩說,一部手機只有十幾個傳感器,而車載傳感器超過340個。智能汽車的普及將推動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和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帶動遠超想象的生態規模。
藍海市場亟待中國器件填補
7月26日,深圳經濟半年報“出爐”。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長91.1%。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174%、164%。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給車規芯片帶來了強勁的市場需求,也為國內半導體企業提供了新的業務契機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半導體制造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埃克斯工業CEO李杰說,公司已經通過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制造系統,服務多家車規級晶圓和封測企業。
深圳華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發展中心副總經理張戈說,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時代開啟,帶動汽車芯片量價齊升,預計汽車電子占比汽車總成本在2030年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