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之一的人工智能,也再次受到市場的關注。無論是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還是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語音,人工智能是元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關鍵之一,它與元宇宙切口高度重疊,有了這些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加持,元宇宙未來才會從概念到場景化的落地,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讓市場有了更多想象力和期待。
近年來,由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也隨之迅猛發展,自2014年之后VRAR概念反復炒作。AI行業經過2017-2020年三年的預期消化,數據硬件算法方面都發生了巨大飛躍,加上這幾年新基建和各地密集政策的支持,AI產業鏈逐步成熟,未來市場廣闊。
人工智能產業鏈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AI產業化規模商用的元年,行業正步入拐點。伴隨資本市場港股即將迎來最為正宗的AI第一股商湯科技,在人工智能產業鏈中,各大企業競爭格局將再次加劇。
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三層: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主要包括AI芯片、傳感器、服務器、云計算、數據等5個細分領域。技術層主要包括計算機視覺、語義識別、智能語音、機器學習等四個方面。
應用層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設、制造業、汽車、醫療等幾大方面。從基礎層和技術層來看,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數據算法和算力已相對成熟,場景化落地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沙利文預計,全球人工智能技術支出(包括人工智能軟件、硬件及服務),將于2025年達到2212億美元,2020至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6.3%。
人工智能玩家
作為萬億級別的黃金賽道,目前AI產業鏈上下游群雄逐鹿,行業參與者眾多,主要有四大參與者:
云計算巨頭
以BATH(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為首的科技巨頭。大數據云計算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重點核心技術,占比高達 41.13%。國內云計算巨頭在資金技術人才獲取方面,優勢顯著,百度、阿里云、騰訊、華為等頭部平臺企業已布局了多項AI技術。
短視頻龍頭公司
比如字節跳動,優勢是將自身數據資料變現,推薦算法為主,收取廣告費。
字節跳動通過其戰略投資部,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收購,為人工智能競賽進行儲備。
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以AI四小龍(商湯、依圖、云從、曠視)為典型,他們軟硬一體,場景為王,提供AI 算法,布局多個領域,是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其他AI巨頭和創業獨角獸
科大訊飛、寒武紀、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他們也是行業的核心參與者。現在A股上市公司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寒武紀等,是正宗的人工智能企業。
下圖是商湯科技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及科大訊飛的對比圖。相比這三家企業,處于第二梯隊的商湯科技,反而在營收規模、員工人數、毛利潤方面處于弱勢地位。
而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展受到美國的重視,一系列打壓隨之而來。
首先,12月10日,商湯遭美國財政部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禁止美國資金投資。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集團上市前夕遇變數,IPO或將會推遲。
其次,11月下旬,中興通訊人工智能再獲國際認可!榮獲ITU圖神經網絡挑戰賽第三名。在人工智能領域,中興通訊處于引領者行列。美國相應的反應還未顯現,但高管表態可以看出后續影響肯定會出現。
第三,近期阿里達摩院研發出全球首款存算一體AI芯片,可突破馮·諾依曼架構的性能瓶頸。在特定AI場景中,該芯片性能提升10倍以上,能效比提升高達300倍。
AI行業的中概股
美股上市中,相關的人工智能概念股有百度、阿里、京東、樂信、云米、觸寶。
百度【BIDU】
百度是國內最早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互聯網企業,旗下擁有百度昆侖芯片、百度智能云、小度機器人、AI寫詩、百度飛槳平臺等重磅產品。
消息面上,百度官方宣布將于12月27日發布元宇宙產品希壤,屆時百度Create 2021將在希壤APP舉辦。在元宇宙上,百度已經有了初步的布局。
在BATJ中,百度是人工智能行業最大的收購王。這幾年,先后收購了渡鴉科技、xPerception公司、KITT AI、康夫子健康、小魚在家,通過并購擴大在人工智能的話語權。作為谷歌的縮小版,百度的收入較少,但收入增長卻比谷歌更快。
百度AI 云持續高增長,元宇宙已有初步布局。
2021Q3 云計算業務收入 38 億元,同比增長 73%。增速相比上季度的 71%進 一步提高。目前百度在云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第四,位列阿里、華為、騰訊之后。在中國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服務市場,百度智能云在 2020 年和 2021H1 分別以 14.4%和 16.5%的市場占有率連續排名第一。在 AI 賦能的工業質檢解決方案市場,百度 AI 云在 2020 年以 14.6%市占率位列第一。
百度股票目前表現不佳,過山車的行情,起起伏伏,12月份再次回到了前期起漲的平臺附近,而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領先地位,未來幾年收入增長具有一定的空間,可能會吸引希望獲得安全邊際的參與者。
風險提示
廣告業務受經濟影響,AI 云業務高速擴張、合資造車都需要前期支出,智能駕駛業務落地可能慢于預期,核心技術人才有流失風險。
阿里巴巴【BABA】
12月9日消息稱阿里成立全資子公司元境生生,進一步布局元宇宙業務,VR游戲領域受關注。
阿里云大爆發
研究機構 Canalys 發布 2021 年第三季度中國云服務市場報告。阿里云依舊遙遙領先,占比 38.3% 位居國內第一。
阿里云計算業務的收入為200.07億元,僅次于商業業務,同比增長33%。從飛天到倚天,獨特優勢在于深厚的底層自研技術,以及對技術研發持續投入,才有了市場一哥的地位。
股價近期創4年新低,歷史跌幅已經不小,華爾街眼稱是至暗時刻。
作為一家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電商平臺和云計算巨頭,超跌所帶來的是難得的低吸成本優勢,尤其價值投資者,在經過充分調整后,密切關注布局的潛在可能性。
年末關鍵性時刻,阿里股價繼續下跌,最低跌至108.美元附近,較2020年底最高價已經跌超60%。目前機構對其走勢存在分歧,而投資界大佬芒格卻選擇了逆勢抄底,大幅增持阿里。
風險提示
業績:2021年11月19日,財報業績不及預期,引發股價跳空低開當日收跌10%以上。
商譽:商譽占凈資產26.6%,商譽減值風險較高。
弱勢:近一年,股價表現較弱。
在港股市場,相關人工智能概念股有騰訊控股,中興通訊,舜宇光學科技,光啟科學,小米集團等。
騰訊控股[HK]
在人工智能賽道,這幾年騰訊通過騰訊投資進行了多達41起并購事件,通過投資收購自研,確保競爭力,遏制競爭對手。
騰訊云基于新基建的AI整體布局,搭建了一云三平臺架構。騰訊 AI開放平臺用戶已超 12 億人,在國內具備較強行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