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界“奧林匹克”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這無疑將引發人們對機器人的更多關注。而近期,騰訊第二代四足機器人Max、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先后發布,已經再度延伸了人們對機器人的想象,機器人板塊一度掀起漲停潮,8月16日多只機器人概念股盤中迎漲停。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在各種相關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下,機器人正加速擁抱實體經濟。而在機器人+智能制造戰略“賽道”上,廣東已先行布局,一大批機器人制造新秀也在崛起。
政策引導不斷
機器人應用場景快速增加
據悉,明日將啟幕的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將推出“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展覽新模式,匯聚各類場景下的前沿機器人產品,集中展示機器人先進技術和產品,這引發了各界對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持續關注。
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國內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增加,機器人正加速擁抱實體經濟。
近年來,機器人產業的各種政策引導和扶持舉措不斷推出,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開發備受關注。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個部門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機器人+”應用行動提出深耕汽車、電子、機械、輕工等已形成較大規模應用的領域,拓展礦山、石油、化工、農業等初步應用和潛在需求領域,做強特定細分場景、環節及領域。
今年8月,科技部等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發展目標為場景創新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升級、產業增長的新路徑,鼓勵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重點行業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如機器人協助制造、機器人分流分揀等。
使用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近2倍
應用領域覆蓋52個行業大類
數據說明了這種變化,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整體進入快速增長期。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6萬臺,同比增長67.9%;營收超過800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不斷提升,2020年達到每萬名工人246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應用領域覆蓋國民經濟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
機器人如何為生產生活帶來變革?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從目前整個市場的走勢來看,工業機器人對于工業自動化和工業智能化的提升是一個必然選擇,目前在全國市場,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巨大需求,這樣的一個業態,其實已經有廠商或者是有一些工藝復雜度比較高的工廠在批量使用在工業機械上,而且不斷進化得更智能化。
張毅表示,服務機器人目前應用的地方還不算特別多,主要還是應用在一些家政,還有一些智能客服等這些領域,目前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基礎的,總體來說,這個面向C端的服務機器人,對機器性能的要求會比工業機器人要高很多的。
“粵字號”機器人崛起
廣東布局“機器人+”智能制造戰略
機器人如何為生產生活帶來變革?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展覽,設置了“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商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建筑”“機器人+制造”“機器人+礦山”等專區,這些“機器人+”正是機器人與千行百業融合的一個縮影。在機器人這條“賽道”上,制造業大省已先行布局,一大批機器人制造新秀也在崛起。
羊城晚報記者在2022年“創客廣東”機器人產業鏈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上看到,多功能仿生水母機器人、高空幕墻清洗機器人、商業樓宇無人化服務機器人、醫療手術機器人、動車組智能檢測機器人等輪番登臺,其中高空幕墻清洗機器人不僅斬獲企業組第一名,更引發在場多家投資機構關注。
“研發這一機器人的初衷就是讓人類遠離高危行業,因為以前在廈門看到一個‘蜘蛛人’從高樓上墜下,給我帶來很大沖擊。”凌度智能創始人黃俊生說道。而解放高空作業“蜘蛛人”的高空幕墻清洗機器人,只是“粵字號”機器人的一個縮影。在廣州黃埔的某家京東物流倉內,廣東“地狼”的物流機器人載著貨架快速穿梭,工作人員不需要走動即可取到貨品。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全球開始積極部署‘機器人+’智能制造戰略,機器人作為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和核心驅動力,其產業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標志。”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說道。
任玉桐介紹,今年2022年“創客廣東”機器人產業鏈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共收到來自醫療、農業、物流、家居、零售、教育等領域的創客組、企業組項目近百個項目。他指出,廣東不斷夯實在制造業基礎、交通條件、科研實力等方面的優勢,借力機器人企業集群效應,正在成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領跑者和先行者。
賽道添新火
人形機器人或是萬億級別市場
今年6月,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推特發文,“人工智能正變得越來越好”,隔日透露特斯拉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推出人形機器人。8月11日,雷軍在展示Cyberone時稱機器人在生活、工作和工業制造等領域都將大有作為,更為機器人賽道添一把火。近日,奧拓電子、中京電子、宇環數控等機器人概念股拉升走強。
16日,機器人概念股繼續表現活躍,景業智能(688290.SH)、宏德股份(301163.SZ)、遠大智能(002689.SZ)、中京電子(002579.SZ)、南方精工(002553.SZ)等11只股票盤中漲停,其中中京電子連收4個漲停板。機器人概念股是否只是一時熱度?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業內人士分析,小米機器人CyberOne催化整個機器人概念股,但制造行業整體復蘇以及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等高景氣度的下游行業加速擴產,的確帶動了機器人自動化的需求上升,預計在市場和政策的助力下,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會有持續的增長。
國盛證券機械首席分析師張一鳴則表示,人形機器人未來可能是萬億級別的市場,人形機器人最大優勢是能在很多應用場景下替代人,未來國產諧波減速器市場份額會逐步提升,人形機器人或帶動減速器需求十倍增長,伺服系統將迎來黃金時代,國內機器人本體廠商在逐步布局控制器產業鏈,人形機器人很可能復刻新能源車的發展路徑。(記者許張超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