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屆“腦未來(Brain Future):腦科學與腦技術創新大賽”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拉開決賽帷幕。大賽采用“高中/本科”“研究生”雙賽道賽制,經過遴選的23名優秀選手參與角逐。
大賽由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和中國生理學會自主神經專業委員會主辦。
資深專家護航,選手們在深圳開啟了一段關于腦科學的科研成長之旅。
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大賽組委會收到了來自境內外34所學校的百余名優秀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報名參賽。經過嚴格的“提案初篩”,入圍選手經歷了為期10天的資深專家培訓指導,最終進入決賽。
現場,學生們的參賽題目不僅有緊貼學科前沿的腦機接口等技術,也有對帕金森、腸道菌群、細胞瘤等熱門方向的關注,還有對偏頭痛新型靶點等“接地氣”需求的探索。
經過為期一天的線上路演,最終,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準大一新生覃詠芝獲得高中/本科賽道一等獎。她直言“一開始參賽是有些猶豫的,但得到了大賽專業導師指導后,很快就上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孫重陽獲得研究生賽道一等獎,他表示“此次大賽對個人的提升和激勵將成為自己未來科研道路上不懈努力的動力”。
比賽結束,并不是這段科研之旅的終點。據悉,部分優勝者將獲得相應現金獎勵,獲邀參加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年度活動,更有機會到優秀科研院所實習深造,并與大賽指導組的專家教授們深入交流、獲得擇優推薦。(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孫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