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企業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諸多企業逐漸進入了成熟期,基于BI的數據應用以激活數據資產、釋放數據價值成為了當前的關鍵,而BI系統也從最初的數據展現功能,逐漸轉變為數據分析、洞察與挖掘,以數據為基礎作出科學的決策,賦能企業經營發展。
BI的進一步提升,有力的推動了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及數據應用的發展。作為BI概念的提出者,Gartner認為,2022年,數據和分析領導者需要在自適應人工智能(AI)系統、數據共享和數據編織等趨勢的基礎上推動新增長、韌性和創新。同時指出數據和分析趨勢主要關注以下三大主題:
· 激活多樣性和活力。使用自適應AI系統推動增長和創新,同時應對全球市場的波動。
· 增強人員能力和決策,以提供由業務模塊化組件創建的豐富的、情境驅動的分析。
· 將信任制度化,以大規模地實現數據和分析的價值。
作為國內敏捷BI的首創者和引領者,永洪科技不斷提升產品能力,緊跟、引領BI能力及應用場景趨勢,不斷推動BI行業的發展。
BI+AI激活企業活力與多樣性
對于企業來說,AI是實現數據深入洞察,提升企業決策與預測能力的關鍵。對于BI廠商來說,AI是推動增長和創新的利器。永洪科技率先提出了“BI+AI”、“AI平民化”等理念,讓AI真正能用起來。
當前AI應用的挑戰在于數據的質量以及數據的一致性。在實際業務中,很多企業的數據參差不齊,多來源于企業中的不同部門以及外部數據,數據的可靠性、可用性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數據治理和編織成為了關鍵,這正是永洪科技提出“BI+AI”的原因。
對于數據的治理和編織,永洪BI采用的是“一站式”的理念。所謂“一站式”,就是在一個平臺上完成數據分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包括數據采集、清洗、整合、存儲、計算、建模、訓練、展現、協作等。一站式的BI平臺可以高效的實現數據的標準化,便捷、快速、自動的進行采集、清洗和整合多方數據源數據,解決數據偏差、多樣性等問題,創建可以變現的數據編織。
以此,以永洪BI一站式平臺強大的數據治理、數據清洗、數據整合、數據分析能力,為AI提供高質量、標準化的數據,提升AI的結果準確性和應用效果。
多維度增強人員能力和決策
對于數據分析與應用,其理想狀態應當是數據的全員化,因為數據生成于各一線業務端口,廣大員工是數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讓數據真正賦能于企業發展,就需要實現“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
在實踐中,對于企業來說,現階段的重點是將數據分析及應用的重心從IT人員轉向業務人員。而對于BI供應商來說,需要通過技術和場景能力來助力業務人員能力的提升。
永洪BI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全面提升業務人員的數據分析及洞察能力,實現全員數據應用:
(1)通過系統工具降低數據分析及應用難度
基于一站式BI平臺,實現分析體系標準化,統一分析口徑及計算邏輯報告輸出自動化,從源系統數據抽取、邏輯運算到分析數據輸出及推送,全流程自動化完成數據綜合分析。
永洪BI簡單、易用,幫助非專業的員工實現自助性分析。在面向零基礎的業務人員時,可以用拖拉拽的方式完成同源/異源數據集聯接、聯合、聚合、去重等多種操作;在面向有技術基礎的IT人員時,則即可以直接查詢物理表或視圖,也可以寫SQL語句查詢表、視圖或存儲過程。
(2)基于AI提升全員數據洞察能力
永洪BI 以“AI平民化”為理念,可以全流程可視化建模,降低AI應用門檻,讓AI應用走進業務,讓業務人員上手更簡單。其中內置了5種類型,14種插件化算子,可以滿足常用分析場景,使AI深度分析與BI數據可視化深度融合以實現聯動分析,使零基礎的業務人員可以實現深度的自助分析,帶來更多自動化功能及業務創新洞察力。
以安全為基礎的數據共享與規模化應用
數據的協同共享已經逐漸在金融行業開始試行,未來將在更廣泛的范圍實施,形成開放性的數據生態體系。同時,數據應用也逐漸從某個單一場景轉變為規模化的應用,以整體提升企業數據能力,全面賦能企業經營。
永洪科技認為,無論是數據共享還是規模化應用,都需要以數據安全作為保障,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等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傳統的風控手段顯然無法滿足需求,在建立標準、打通數據、多方整合、合規運用的前提下,“BI+AI”的風控模式顯然更為合理。
基于BI的實時數據,實現異常情況的及時監控,并自動觸發預警,降低風險。在數據體系成熟后,則可以通過AI,實現風險預測、問題預警,逐步實現數據安全管理的精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同時,可以通過數據的權限控制實現多方數據共享與協同,并保障數據的安全。通常有報表授權和數據權限控制兩種。報表授權主要是通過報表角色信息進行不同層級的報表授權,不同的部門可查看的報表不同。數據權限控制,則是通過用戶分組信息與腳本控制,相同的角色信息,不同的分組,所看到的數據不同。以此來保證數據的安全,并提升了數據管理的效率。
未來如果形成第三方監管機構把控,應用企業、技術企業、相關部門等多方協作的數據共享體系,一方面可以通過權限管理基礎性的保障數據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BI+AI的方式實現數據安全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以此推動數據共享與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