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頭號正文

原生家庭存在哪些問題? 怎么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2022-06-24 19:19:22

原生家庭存在哪些問題?

孩子在混亂和充滿沖突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或有一個經常暴怒的父母,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認為,大聲爭吵和辱罵是正常的溝通方式。因此,在他們成年后,往往也會用這種溝通方式去和他人相處,這很容易傷害親密關系。另外,在一個父母雙方都經常情緒低落、互相爭吵的環境中長大,會大大提高孩子的焦慮水。他們可能會產生信任問題,認為家庭生活是不穩固的,所有的關系都是脆弱和不可靠的。

1、孩子經常遭到父母的拒絕和忽視

孩子需要父母“看到”并接受他們真實的樣子。如果父母不能看到孩子真實的格,而一味用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去要求孩子,孩子就會很容易情緒低落、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經常需要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讓別人告訴自己應該怎么做。就比如說,一個生羞澀的孩子,但父母卻總讓他應對各種社交場合,孩子并不會真的如父母期望的那樣發生改變,反而他們會因此不能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點。他們可能會發展出沖突的自我認知,經常會這樣想:“我現在是這樣,但我本應是另外的樣子。”父母忽視孩子真實的樣子,拒絕接受孩子的本,一方面會導致孩子一直到成年都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另一方面,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變成了吹毛求疵的人,經常用不合理的標準來要求他人。

2、是受過情感/身體/虐待等創傷經歷的幸存者

虐待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用好幾篇論文也說不完。一般來說,受到虐待往往會造成這些后果:低自尊、焦慮、抑郁、信任問題、自我評價過低、好斗、親密關系和兩關系上的問題等等。

3、父母中的一方角色缺失或在情感上遭到父母中某一方的拋棄

很多孩子是缺愛的,他們并不缺衣少食,卻從來都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父母之間有強烈的距離感。事實上,往往這些父母自身存在很嚴重的問題(他們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使他們無法對孩子表達出溫暖和愛。孩子往往會覺得,他們之所以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是因為不夠“好”或“完美”。他們可能會變成完美主義者,以離譜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而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就會很難對自己的伴侶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因為他們總是擔心,一旦對方知道了自己真實的樣子,就會失去對方的尊重和愛。另一個極端的可能是,他們也有可能會極端依賴自己的伴侶,希望伴侶能夠給他們那些沒有從父母身上獲取的、無窮無盡的愛。

怎么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1、卸下重擔,與"內在小孩"對峙

要想走出過去的陰影,我想,你必須要做的事卸下你的重擔,忘記過往的不愉快和痛苦。你要找到"內在小孩",并且與這個內在小孩進行對峙。坦然地面對過去最痛苦、最丑陋的自我,并且要相信你一定會在這場對峙中取得勝利!比較推薦的一個方法便是給過去的自己寫信、給傷害過自己的原生家庭寫信,或者直接進行對話。把你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不要僅僅是埋在心中。這樣做,并不是讓你得到過去傷害自己的人的道歉和安慰,實際上,這只是為了卸下那些不屬于你的責任,讓真正應該負責的人承擔責任罷了。

2、提問和引導自己

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適當、及時的提問也是很重要的。為了找出你的內在小孩,你可以提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小時候,你的沒有得到滿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有哪些?其中,需要被滿足的需求又是什么?小時候,你常常會因為什么事情而產生負面情緒?哪一方面最能夠激發你的情感?你曾經下過哪一個影響你一生的決定?我相信,如果你可以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那么你將能夠逐漸地找到內在的小孩。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你又是相當于向前邁進一大步,因為你敢去面對過去的自己最壞的一面,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3、不斷地前行,自己給予自己安全感

最后一點,同樣也很重要。你需要不斷地前行,行動可以讓你讓你忘掉內心的那個小孩;而行動之后得到的成就可以增加你的信心和安全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可能,你可以選擇一條自己不反感的、可以為之努力的道路進行奮斗。因為你的行動可以幫助你將目光放在現在,放在未來,而不再只是一味地停留在過去。事實上,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總結:原生家庭給人們最多的影響可能就是18歲之前,一個人的一生是在不斷成長的,我們需要經過自己努力,開闊眼界,形成自己的三觀、格和處事態度。我們沒有權力去選擇家庭,但我們的人生是在懂得獨立思考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