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全球熱消息:引入省外人才和創投資源 寧夏銀川這家園區克服“先天缺陷”有新招

2022-08-22 21:20:52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王迎霞?通訊員?江珊

地處西北內陸,渴望享受發達地區的創新資源,有沒有捷徑和良法?

寧夏有一家園區,便致力于搭建科技企業孵化平臺,為自治區創新驅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服務,它就是銀川西交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


(資料圖)

這家由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政府與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共同打造的科技園,以科技企業孵化和科技服務為重點,圍繞主要產業方向,為入駐企業提供集研發設計、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融資孵化、專利服務等為一體的科技產業鏈服務。

西安的人才資源與蘇州的創投活力,完美融合在一起,植根于銀川這片熱土,為解決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提供了探索路徑。

“當地需要什么企業,招商就得有的放矢”

“它的誕生是一種機緣,更是一種理念。”7月28日,正值開園兩周年之際,銀川西交科技園董事長、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副院長王超鋒如是說。

原來,蘇州掛職干部團早些時候到寧夏參觀時,感受到了自治區強烈的創新發展意愿,就想為當地的科技創新貢獻一己之力。2019年底,銀川市興慶區相關負責人去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交流,非常認可該院的創辦及發展模式,提出能否在興慶區進行復制的想法,為這里的科技創新工作服務。

雙方決定以科技園孵化器為載體,打造一個為創新驅動戰略服務的東西部科技合作范本。很快,2020年4月28日簽協議,3個月后交付開園。

作為興慶區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園中園”,銀川西交科技園總孵化面積不大,只有9000.25平方米,“所以我們必須往高處走,把質量做起來。”王超鋒表示。

兩年以來,科技園以高科技企業招引為抓手,圍繞科技招商、科技申報、科技金融三項主業,重點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工業物聯網、生態農業、低碳環保等自治區重點產業方向,為入駐企業提供專業、免費、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務,打造“政、產、學、研、金、用”一體化發展的特色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同時,為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濃度,科技園積極引進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科研院所的人才、成果、技術等優質創新資源,聯合設立長三角(寧夏)能源化工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自治區能源行業、沙漠地區土壤修復、農畜牧業科技提升等提供優質科技服務。

用王超鋒的話說,“有些類似于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概念,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他告訴記者,有些產業在蘇州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了,比如光伏、土壤修復等,然而通過搭建科技園這個平臺,可以在銀川很好地解決這種差異。

“當地需要什么企業,招商就得有的放矢。我們的理念是,一定要可持續發展,具備‘造血’功能。如果為了招商而招商,就是舍本逐末。”他突然嚴肅起來。

“店小二”的態度和“釘釘子”的精神

走進寧夏銀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偌大的顯示屏上正播放著倉庫智能分揀系統的運用場景。傳送帶上,各種貨物被迅速識別、歸類,秩序井然。作為河北銀方軟件科技公司在寧夏設立的第二個研發中心,這家公司是智能工廠軟硬件一站式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導者,給自己的定位是幫助企業在生產、銷售、財務、行政等方面實現數據化管理。

“我們的技術挺強的,但剛入駐時不知道如何做科技提升工作,科技園就在專利布局、項目申請、產學研合作推廣、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等方面進行‘保姆式’指導。”寧夏銀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管齊光坤說。

在科技園的牽線搭橋下,該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專家圍繞智能分揀系統軟硬件開發展開合作,成功使倉庫智能分揀更精準、更安全。企業成立僅3年,軟件開發服務出口就達到550萬美元,硬件出口收入48萬美元。

為每一家企業量身定制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是銀川西交科技園的理念。

科技園根據企業的技術及人才需求,精準對接高校院所專家團隊,以“店小二”的態度和“釘釘子”的精神,為企業提供核心技術導入、共性技術研發等解決方案。

銀川正人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自2017年走上研發之路以來,始終面臨研發投入大、管理問題多、發展方向不明朗等難題。入駐銀川西交科技園后,園區為其從企業管理、學科對接、成果推介、研發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挖掘等方面提供指導服務。

“以前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有了科技園的幫助,企業少走很多彎路。”該公司總經理姚宏斌告訴記者,他們開發的二次供水智慧管理系統已建設一個智慧監控平臺及180多個無人值守標準化泵站。

?諸多佳績都得益于科技園推行的“蘇州模式”。

“我們給企業的提升計劃是全方位的,扮演的是政府科技招商服務外包的角色。”王超鋒比喻道。

截至目前,科技園共幫助入駐企業申報各級項目9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個;申請并獲批知識產權123項;15家入駐企業獲得自治區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資質,6家獲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資質。

“五個實施工程”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久久為功,必有所成。運營兩年,銀川西交科技園交出漂亮答卷。

園區吸引入駐企業37家,吸引省外簽約企業18家,其中包括上市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柔性引進院士專家教授10余人。入駐企業以高技術服務業、軟硬件開發、工業物聯網、智慧教育、生態農業、生態環保六大產業為主,累計解決就業500余人。2021年,在園企業營業收入共約3.2億元,稅收約2200萬元。

“應該說,內涵建設決定了品質成效,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和不竭生命力。”王超鋒說。

今年3月,科技園被認定為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6月被認定為銀川市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實現了興慶區科技服務業集聚區“0”的突破。

接下來,科技園將以建設創新力量厚植工程、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創新協同聯動工程、創新生態工程、數字賦能工程“五個實施工程”為目標,助力寧夏打造成為科技創新高地。

只有對癥下藥,才能醫除頑疾。

在全區上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浪潮中,科技園聚焦自治區能源化工和環保產業需求,以龍頭企業或重點產業基地牽頭,以建設好長三角(寧夏)環保能源化工產業創新研究院為先導,尤其在“雙碳”相關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力爭“十四五”期間建設2-3個能夠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各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寧夏地處西北內陸,以傳統產業為主,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任務迫切。科技園計劃建設寧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通過探索科創轉化模式和機制,連通政、產、學、研、資、創等資源,努力成為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構建者。

一方面加大自治區外科技型企業招引力度,以“引進來、活下去、可持續、高質量”為目標,不斷為寧夏注入創新活力;一方面加大人才、成果等創新資源引進力度,以自治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創新引領為突破口,不斷提升區域創新濃度。

以西安交通大學優勢學科為紐帶,導入長三角發達地區優勢生產力因素。乘著寧夏建設全國首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的“東風”,銀川西交科技園繼續進發。

(受訪者供圖)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寧夏銀川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