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陳汝健?通訊員?吳兆軍
【資料圖】
金秋時節,走進河鋼集團邯鋼公司邯寶煉鋼廠,眼見在轉爐平臺上一位身材高大、頭戴白色安全帽、身穿灰色工裝的年輕人,不時地記錄著冶煉數據……這位指揮著一千多度鋼水“百煉成鋼”的煉鋼工,就是邯鋼邯寶煉鋼廠特檔技術主管、轉爐車間副主任、黨員攻關隊隊長唐笑宇。
2017年榮獲“重科杯”全國模擬煉鋼-軋鋼大賽煉鋼企業組冠軍、2018年摘得第12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總決賽職業組冠軍……一項項殊榮記錄了他創新前行的足跡。
“凡是腳步到過的地方,都屬于昨天。”37歲的唐笑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習慣將自己‘歸零’,堅持每天往煉鋼爐里加些‘創新料’,以青年人的執著淬煉過硬本領,為企業多攻克一些‘卡脖子’技術難題。”
以創新謀革新
“留渣法”冶煉是唐笑宇研發的首項創新成果。如今這已成為鋼鐵企業普遍應用的生產工藝,但在以前卻是行業面臨的一項挑戰。
“自2008年投產以來,廠里一直采用傳統冶煉工藝,他們認為200噸以上的大型轉爐使用‘留渣法’冶煉會導致鋼水噴濺,極易造成生產事故。”唐笑宇說,當他2011年提出“留渣法”冶煉時,廠里對此一度有質疑。
通過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分析生產數據,并經過多次試驗,唐笑宇最終用“留渣法”煉出合格鋼水,不僅有效降低了鋼水終點磷含量,每年還能為企業節本增效。
奮斗不止,創新不斷。唐笑宇還破解了轉爐冶煉中“少渣冶煉”技術難題,他由此成為首個將260噸轉爐灰耗降到噸鋼15公斤的煉鋼工,僅石灰消耗一項,每爐鋼可以節約生產成本3000元。唐笑宇還根據少渣冶煉初期對轉爐爐襯吃損嚴重的現狀,創造出一種顛覆性的濺渣護爐方法——高溫、高氧爐渣濺渣操作法,僅此一項每年為企業帶來效益2000余萬元。
唐笑宇告訴記者,“要當全廠最好的煉鋼工”已成為他的座右銘。
以創新促發展
“要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增產創效的一項重要抓手。”唐笑宇說。
為探索冶煉新工藝,唐笑宇時常盯在冶煉現場,一爐一爐記錄數據、一條一條進行分析,不斷研究不同原料條件下的操作要點,同時制定質量控制的關鍵舉措,持續改進焦炭、硅鐵配加提溫工藝。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終設計出了《降鐵耗補償硅鐵增硅計算》小程序、提出了《減少魚雷罐數量,提高入爐鐵水溫度合理化建議》。
據介紹,這些技術創新在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還為企業帶來降鐵增鋼、環保等多項社會效益。與此同時,一系列節能減排新技術的應用,還助力邯鋼榮獲了全國“綠色工廠”“綠色發展標桿企業”等稱號。
不僅如此,“我們去年先后研發生產了高品質電工鋼、汽車座椅滑軌用鋼等7個高端產品,大步挺進了國內外‘朋友圈’。”唐笑宇介紹說。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扎根鋼鐵冶煉行業14年的唐笑宇,如今依然保持著對鋼鐵的滾燙熱情。
以創新贏未來
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作為一名黨的二十大代表,我在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我要把這份責任變成動力,為企業攻破更多技術難題,為國家爭取更多光彩。”唐笑宇說。
“沒有黨組織的培養,就沒有我的成長。”唐笑宇說,黨組織始終是他技術創新的“后援團”。
在唐笑宇眼里,轉爐里的“紅”,是他最熱愛的顏色,每次看到都感覺很親切。正是對爐火的執著與熱愛,唐笑宇就像釘子一樣盯住創新課題,吃飯睡覺都在琢磨。他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煉鋼爐臺上探尋著高效生產、降本增效的新方法。
在談起創新的秘訣時,“這就像德國有機化學家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了苯的結構簡式一樣,只要你像釘釘子一樣盯住創新課題,吃飯睡覺都在琢磨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唐笑宇介紹。
對于鋼鐵的認識,在唐笑宇眼里,鋼鐵就是航天的飛機、下海的艦船、飛馳的高鐵……是經濟發展的骨骼,是體現國家實力的脊梁。
未來,“我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為指引,淬煉鋼鐵報國之技,為建設鋼鐵強國貢獻力量。”唐笑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