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記者從10月9日召開的“知識產權這十年”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截至今年9月,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達315.4萬件。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這是我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的突破,也進一步夯實了我國創新大國的國際地位。
葛樹稱,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加快,我國創新主體創新創造熱情高漲,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分別于2016年6月和2020年7月達到第一個和第二個100萬件,至今年7月僅用2年時間突破300萬件。高價值發明專利創造和儲備不斷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總量的比重超過三成。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39.5萬件,所占比重達到13.0%,較“十三五”末提高1.6個百分點。
同時,我國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數量主要聚集在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截至2022年7月,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32.6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08.6萬件,占國內總量的68.5%,相比第一個100萬件、第二個100萬件時分別提高5.1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我國有15.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33.9萬件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的64.2%。
此外,葛樹介紹道,我國數字技術領域專利所占比重快速提高。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統計,截至2022年7月,發明專利有效量排名前三的領域依次是計算機技術、測量和數字通信領域。其中,計算機技術領域發明專利有效量較第一個100萬件時增長5倍,所占比重提高4.7個百分點,排名由第5位上升至首位。
葛樹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效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助力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圖片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