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世界簡訊:古都之脊展新韻——北京中軸線奏響華美樂章

2022-10-13 05:27:20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從北端鐘鼓樓,到南端永定門,北京城沿此軸線如書本展開。


【資料圖】

走在中軸線7.8公里的“五線譜”上,猶如欣賞一曲瑰麗華美的交響樂章:既有貫穿南北古都數百年的風韻,又有大運河千年文脈綿延流淌;既有城樓殿宇氣勢恢宏,又有水潤萬寧潺潺柔情;既交融傳統與現代,又接續過去與未來,古都新韻、國風靜巷、都市潮流匯聚……

中國建筑大師梁思成曾盛贊“她”:“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后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延伸、一貫到底的規模”。

中軸線——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她”正掀開新的篇章,講述動人的故事。

“生長”的中軸線續寫新篇

隨著城市的發展,北京的中軸線也在“生長”,續寫新的篇章。

點滴之變,匯聚成壯美畫卷。沿傳統中軸線向北延伸,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東邊國家體育場“鳥巢”、西邊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兩個建筑一圓一方,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思想。它們和國家速滑館見證了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

向北,穿過奧林匹克公園,到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其中間的仰山、奧海均在中軸線上。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地下建有地鐵8號線,貫穿北京南北中軸線地下交通大動脈。

中軸線往南延展,北京2003年對前門以南的道路進行改造,2008年南中軸快速公交全線貫通,自前門至德茂莊,全程15.8公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賦予這條線新的生機。

北京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褚玉紅介紹,今年,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東城段)工程實施,完成了永定門地區公園北側67米御道鋪設,除交通路口外,實現了南中軸御道全線貫通。御道兩側國槐挺拔茂盛,烘托出中軸空間景觀序列,形成南中軸線正陽門與永定門之間通透的綠色視廊。

如今,駐足于永定門御道旁,北望中軸線,領略莊重大氣的雄偉氣魄;沿前門三里河漫步,可感受“老胡同現代生活”;到顏料會館觀賞“會館有戲”演出,體驗百年會館煥彩重生;登鐘鼓樓俯覽古都,見證歷史與現代的奇妙交融。

傳承與創新彰顯精神特質

“700多年來,一條實體的中軸線蘊藏著精神特質,可以用3個關鍵詞來概括:中正和合、井然有序、創新活力。中軸線是活生生的一條線。它不僅是歷史的,它也屬于當下,還屬于未來。中軸線從歷史中走來,把中華文明精華的部分呈現出來。我們在繼承中創新,走向未來。”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主任陳名杰表示。

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北京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推進老城整體保護和有機更新,重振古都之脊。目前,國家文物局黨組已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中軸線申遺工作進入沖刺階段。今年10月,《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走進古色古香的鼓樓,正在展出的是數字沉浸展“時間的故事”。2019年11月,為了更好地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北京鼓樓保護展示工程啟動。展覽通過文字、圖像、聲像、光影等多種形式,帶領觀眾聆聽“暮鼓晨鐘”的歷史回響,見證鐘鼓樓的計時智慧、歷史變遷,感受北京中軸線的時光流逝,體會跨越古今的情感共鳴。

據鐘鼓樓文物保管所所長李蔭心介紹,為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東城區利用科技手段給文物做“體檢”,完成18處文物修繕,打造智珠寺、曹雪芹故居等一批文物活化利用示范標桿,不但推進了文物保護修繕工作,也讓居民親身感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中軸線旁的南鑼鼓巷片區,整治修繕的雨兒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帽兒胡同“一展新顏 ”:修葺一新的房間、現代化的廚衛設施、完善的市政設施……近年來,東城區將復興歷史文化名城與提升城市品質緊密結合,大力推進街區更新、文物騰退修繕和環境整治提升,讓老城居民更“詩意”地棲居,探索出一條統籌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可行路徑。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