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環球新消息丨黃淮海糧食主產區玉米密植滴灌新技術增產效果顯著

2022-10-13 22:35:57 科技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近日,河南秋糧收獲進入高峰期,來自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漯河市臨潁縣、舞陽縣,鶴壁市淇濱區,商丘市虞城縣開展的黃淮海夏播區“玉米密植滴灌生產技術”生產示范田塊進行了實收測產。專家組了解了玉米密植滴灌生產技術的實施情況,并現場考察應用該項技術管理的玉米長勢和產量性狀。測產結果顯示,施用該項技術的田塊增產效果顯著。

測產結果顯示,豫東部的虞城縣劉店鄉解樓村,百畝示范地塊玉米活稈成熟、長勢喜人的玉米格外引人注目,通過機械籽粒直收實收測產,平均畝產895.39公斤,相較周邊農戶418.2公斤的平均產量增產114%。豫中南部的漯河市臨潁縣實收測產結果達畝產924.61公斤,創豫南高產紀錄,較周邊農戶512.44公斤畝產增加80.4%;舞陽縣平均產量775.63公斤,較周邊農戶432.38公斤的平均產量增產79.4%。豫北部的鶴壁市淇濱區,實收測產平均畝產904.09公斤,較周邊高產農戶畝產684.64公斤提升約32.1%。

黃淮海夏播區是我國玉米的主要產區,其中河南是糧食生產大省,耕地占全國1/16,糧食產量占全國1/10,河南省玉米常年種植面積5700萬畝以上,2021年玉米總產量達2342萬噸。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生產調研顯示,自2005年以來河南省玉米種植密度長期徘徊在每畝4000株左右,由于生育期內旱、澇、寡照及大風等自然災害類型多、發生頻繁,加之玉米生長過程中調控手段有限,密植管理后群體質量劣化(空稈、小穗、禿尖)、植株早衰和倒伏風險增加,密植增產效應難以發揮。

據了解,玉米密植滴灌技術模式,密植是增產核心,滴灌是密植保障,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六項核心環節:導航精量播種、提高群體整齊度,利于通風透光和全程機械化作業;滴水齊苗,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苗期控制水肥投入,蹲苗促進根系下扎;水肥一體化,水與肥料按需分次施用,滿足玉米生長并有效維持物質生產能力;拔節期化控調節,控制基部莖節伸長,促進根系發育;加強病蟲防治,包括精準包衣、病蟲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控制葉片斑病、螟蟲和莖腐病等的發生。該模式在各個生產環節解決密植植株倒伏、空稈和禿尖、早衰等問題,可實現玉米的高產目標。

據悉,該技術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栽培生理創新團隊基于長期開展的全國主產區玉米產量提升關鍵途徑與技術研究研發的,通過密植高質量群體調控的栽培學理論與滴灌水肥一體化的農業工程技術相結合,連續7次刷新中國玉米高產紀錄,2020年最高畝產達到1663.25公斤,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產量大幅度提升的技術模式。2020年以來,研究團隊在河南省漯河、鶴壁、商丘等玉米主產區進行密植滴灌技術的示范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團隊還根據河南及黃淮海農業資源稟賦,有針對性地完善密植宜機收品種篩選、導航單粒精播、適時機械籽粒直收等技術環節。專家表示,該技術有望實現增糧與資源高效利用以及抗逆協同推進,推動河南省及黃淮海周邊地區玉米產量的大幅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效果顯著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