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近20年東亞沙塵活動減弱原因找到了

2022-11-22 17:41:37 科技日報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是什么導致近20年東亞沙塵活動減弱?2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發現,相比2001年,2010-2017年東亞主要沙塵源區起沙量明顯減弱。風速減弱是近20年東亞沙塵活動減弱的主要原因,植被覆蓋增加、土壤變濕也是關鍵原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沙塵暴是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對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都有重要影響。同時,作為氣候環境變化的指示器,沙塵暴活動也是認識地球系統演變的“一面鏡子”。“ 厘清沙塵暴活動變化背后的原因,不僅是科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也對準確預測其未來變化趨勢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成來說。

鑒于此,研究人員開發了風蝕起沙模型,利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行運算,對2001-2017年東亞地表起沙量進行了模擬試驗,并量化了地表風速、土壤濕度、植被覆蓋等不同因素對2001-2017年東亞沙塵暴活動變化的貢獻。

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2001年,2010-2017年東亞主要沙塵源區的起沙量減少明顯,從3.08億噸/年減少到2.02億噸/年。從變化的原因來看,沙塵源區上地表風速減弱、植被覆蓋增加、土壤變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風速減弱是主要原因,植被覆蓋增加和土壤變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進一步分析表明,氣象要素變化是導致近20年來東亞沙塵活動減弱的主要驅動因子。“近年來的風速減弱可能與全球變暖、氣候系統年代際變化有關,植被覆蓋增加則與地表氣溫增加、生態恢復工程等緊密相關,而土壤變濕可能與降水的變化有關,但其原因更為復雜。”吳成來說,預估未來沙塵活動的變化趨勢需要同時考慮這些要素的綜合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認識近20年來東亞沙塵暴活動演變的原因及背后機制,同時也為未來沙塵變化趨勢的預估提供了關鍵的線索,未來將進一步利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對沙塵暴活動的變化趨勢提前進行預測,分析這種趨勢是否將持續下去,什么時候會發生轉折。

(圖片由中科院大氣物理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