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鵬 周云東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親密戰友入駐“天宮”。隨后,兩個航天員乘組一起留下了一張足以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太空合影。
從電視上看到這一幕,遠望6號船上響起一片歡呼聲。
(資料圖片)
作為本次任務唯一海上測控點,該船主要承擔入軌段載人飛船測控通信任務。遠望6號船各系統配合默契、運作高效,數據錄取完整、信息交換準確、通信鏈路暢通、航行工況良好、動力系統穩定、綜合保障有力,為飛船精確入軌打下堅實基礎。
測控系統崗位人員時刻準備捕獲目標。
回想起任務前一個個緊張的瞬間,遠望6號船船長郭小雄滿是感慨。
任務前24小時——陣風吹來的水汽讓豎直的梯道更加濕滑難行。通信系統技師歐思源鉆進狹小的保護罩里進行任務前最后一次天線結構檢查。
任務前12小時——“偏南風4到5級,浪高1.5到2.0米……”氣象員包歆瑩認真記錄著觀測數據。她必須按任務要求準時提供確切氣象預報和溫、濕、壓實測數據。
氣象員實時觀測云圖動態。
任務前6小時——“釋放減搖鰭,穩定船姿。”口令在動力系統集控室響起。“減搖鰭釋放成功,工作正常。”報告完畢后,負責人陳佐添松了口氣。
動力系統船員對管隧進行巡檢。
任務前3小時,指揮大廳內,碩大的液晶顯示屏不停閃爍,參試人員對各項數據參數進行最后核對。“長江6號”調度員丁帥對早已爛熟于心的任務注意事項進行最后梳理。
任務前1小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各測控站的報告聲在調度中不時響起。遠望6號船各系統,十余個崗位的顯示屏幕變換更迭著各類信息畫面及任務數據。
任務前30分鐘,北京時間11月29日22時38分,遠望6號船正式發出“一級測量部署,人員按部署就位”的口令。
此時,駕駛室里,鵝頸燈微黃的光芒映著儀表盤上的航行信息不停閃爍,值班航海員睜大雙眼,瞭望捕捉海面可疑閃光點;海平面以下的主機艙機器轟鳴,動力系統的船員在高溫、高噪音環境中“望聞問切”,定時巡檢,確保船舶動力穩定、供電安全。通信機房內,崗位人員時刻關注通信鏈路數據傳輸情況,保證第一時間把任務數據詳細可靠地傳遞出去;餐廳后廚,一道道可口的夜餐被精心包裝,“紅馬甲”服務隊給一線崗位人員送去貼心服務。
“一分鐘準備”,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現場圖像投射到指揮大廳屏幕上。
時間仿佛被定格,粗粗的呼吸聲告訴大家時間在一秒秒過去。
“長江六號發現目標!”
測控系統主操作臺顯示屏上,一個亮點突然劃入屏幕。主操作手胡金輝,兩手協作轉動操作桿,穩穩地把綠點牢鎖在示波器中心。
“長江六號雙捕完成!”
在監控畫面上,神舟十五號飛船像流星一般穿過層層云朵從天空劃過。大量數據參數不停交織、匯總、傳輸……
從發現、捕獲目標到跟蹤結束,遠望6號船為飛船精準入軌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從2008年到2022年,從神舟七號到神舟十五號,遠望6號船已圓滿完成80次海上測控任務。本次任務結束后,遠望6號船將立即轉入下一發任務準備,緊前開展設備狀態維護和技術復盤總結,確保實現全年任務滿堂紅。”郭小雄說。
(攝影:張聯青、丁帥、鄧茗、陸紀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