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龍鯤鵬
在廣州動車段轉向架車間南區,一條“高大威猛”的智能機械手臂“鶴立”于眾多設備中。隨著指令下發,機械手臂快速響應,一系列動作既快又準。這是轉向架車間新建成的鋼簧檢修線,而檢修線上的機械手臂,被大家親切稱為“大力金剛手”。
廣州動車段轉向架車間被譽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動車組足療店”,專業負責檢修動車組的轉向架。鋼簧檢修線位于轉向架車間部件檢修區,于2022年9月正式建成,今年春運完成了首秀。
鋼簧作為動車組轉向架上的“減震器”,在動車組運行時起到緩沖左右顛簸的作用,與乘客的乘車舒適度息息相關。但其體積龐大,檢修過程復雜繁瑣、耗時費力,讓不少職工吃盡了苦頭。
一列動車組上有128個鋼簧,單個鋼簧就重達40公斤。以往檢修鋼簧時,職工要將鋼簧抬到操作臺,再一對一進行檢查和維修。要檢修一列動車組的鋼簧,至少需要10多名身強體壯的職工連續工作2.5天,職工常累得抬不動手,直不起腰來。
而這條鋼簧檢修線專為“鋼簧”服務,主要由智能AGV、視覺測量站、智能機器人、壓力測試機等系統組成,能夠全過程自動檢修鋼簧。鋼簧檢修線上的“大力金剛手”高達2.5米,重達1.2噸,動作靈活且力大無窮,既能輕松舉起沉重的高鐵部件,又能精準轉運鋼簧,是個能做“繡花活”的“大力士”。
春運期間,轉向架車間日均需要檢修150個鋼簧,檢修任務量較往年增長近300%,工作期間,鋼簧檢修線不停地運轉,將一個又一個鋼簧檢修完畢。
操作臺前,轉向架車間職工王禹庭嫻熟地下達指令,“大力金剛手”立刻行動起來。只見它自動定位,精準抓起40公斤的鋼簧,毫不費力地送至視覺工站進行測量。隨后,王禹庭在操作臺上輕點鼠標,機械手臂便再次移動,迅速抓取鋼簧到壓力測試機進行壓力測試……一套動作行云流水,生產效率非常高。“這個‘大力金剛手’仿佛長了眼睛,能夠精準地將鋼簧轉運到指定位置。有了它,我們腰不酸手不疼了,工作輕松且高效。”王禹庭為之點贊。
鋼簧檢修線建成投產后,轉向架車間職工易濤為了盡快掌握操作方法,在鋼簧產線里“泡”了一個星期,把鋼簧檢修線的機械組成、工作原理都了解清楚,成為操控鋼簧檢修線的業務高手。
如今,職工只需在操作臺上下達指令,機械手臂就能輕松抬起鋼簧,進行自動化檢修。就算是身材瘦小的職工,都能輕松檢修鋼簧。目前,鋼簧檢修線5分鐘就能檢修一個鋼簧,日均能檢修將近1.5列動車組的鋼簧,檢修效率較人工檢修提升了將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