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翟冬冬
科學家發現最“親密”超冷矮星
2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緊密的超冷矮星雙星系統。這兩顆恒星如此接近,以至于它們圍繞彼此旋轉一周的時間不到一個地球日,每顆恒星的“一年”僅為17個小時。
【資料圖】
這個新發現的恒星系統被命名為LP 413-53AB,由一對超冷矮星組成,這是一類質量非常低的恒星,它們的溫度非常低以至于它們發出的光以紅外線為主,這就使得人們無法直接觀測到它們。然而,它們卻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恒星類型之一。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算法,可以根據恒星的光譜數據建立模型。通過分析恒星發出的光譜,天體物理學家可以確定恒星的化學成分、溫度、引力等。在對LP 413-53AB的光譜數據進行檢查時,最初的數據顯示其光譜線重疊,這讓研究人員認為只有一顆恒星。但隨著它們在軌道上移動,光譜線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并在后來的光譜數據中分裂成一對。研究人員才意識到,這實際上表明有兩顆恒星被鎖在一個非常緊密的雙星系統中。
相關研究發表于預印本網站arXiv.org。
新方法或可助力尋找太陽系“老九”
太陽系外圍,柯伊伯帶的小天體都以一個“奇怪”的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似乎是被引力拉向了同一個方向。因此,科學家假設在這個方向上存在著這樣一個天體,質量是地球的5到10倍,這就是撲朔迷離的第九行星。
截至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從光學、紅外或電磁波頻譜等任何一種方式中觀測到過第九行星。于是,一些科學家推測,第九行星或是一個流浪行星的核心、一團暗物質,甚至是個原初黑洞,才會如此難以被探測到。
2月22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提出了一種非傳統的探測方法來尋找第九行星——先尋找可能圍繞第九行星運行的衛星。
雖然在一顆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周圍尋找衛星,聽起來似乎更難。但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第九行星周圍存在衛星,那么這些衛星在其軌道運行時,因為潮汐加熱過程,會產生波動的熱信號,這些熱信號就有可能被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天文臺探測到,幫助我們找到第九行星。
相關研究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
銀河系中心黑洞將一團“云朵”拉長
根據位于美國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20多年的觀測數據,科學家發現一團名為X7的云團,在加速向銀河系中心移動時,被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潮汐力拉長。
潮汐力指物體在接近黑洞時,靠近黑洞的一側受到的引力要比遠離黑洞的那一側大得多。這種力會將接近黑洞的物體拉長,目前X7的長度已被拉長至地球與太陽距離的3000倍左右。
X7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50倍,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研究團隊預測,2036年左右,X7與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距離將達到最小,然后最終會被拖向黑洞中心。
盡管即將迎來滅亡,X7的起源仍然是個謎團??茖W家推測,X7可能是由兩顆恒星合并時噴射而出的氣體和塵埃組成。
自2002年以來,科學家就在追蹤這團特殊的“云朵”,X7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尺度上,發生了如此特殊的變化,這給了科學家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借此觀測、研究黑洞潮汐力的影響,繼而能夠進一步了解銀河系中心極端環境下的物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