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163個優質項目精彩路演、240家投資機構現場對接洽談。2月24日至26日,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在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專場活動。該活動旨在集聚整合技術、人才、金融等要素,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搭建企業與技術、資本、服務無縫銜接平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谷融媒供圖
去年6月起,已舉辦13場路演活動,成功路演的600多個項目中,近7成已獲5家投資機構關注,部分已簽訂投資協議。
本次光谷專場活動,吸引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微電子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和成果轉化專家,以及科技部火炬中心,四川、陜西、黑龍江、重慶、深圳、成都、西安等地科技戰線相關負責人參會。
現場,來自全國各地創業團隊及科技型企業的163個項目,分為光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兩個領域分組開展路演。奕目(上海)科技的“復眼仿生三維光場成像系統”面向高端制造,可用于產品缺陷檢測;北京閱微基因技術基于多重熒光PCR的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試劑盒,技術穩定成熟;順為資本、北極光創投、真格基金、道彤資本、IDG資本等投資機構代表參與,達成成果意向對接信息100余條。
“武漢東湖高新區專場是路演行動的首場線下活動。”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周云帆表示,光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是光谷的優勢產業,希望推動更多高水平前沿科技成果在湖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副教授李華曜帶來的“中紅外光電探測材料與器件”項目, 圍繞高靈敏、室溫工作的紅外探測材料進行重點突破。預計今年內,團隊將成立公司進行科技成果產業化。
北京全跡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UWB(超寬帶)無線電精準定位系統,精度可達30厘米。該公司總裁方銀河介紹,目前,技術已成功應用于礦山、化工、電網等諸多場景,對人員、車輛和重要物資進行精準定位。
作為武漢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2022年,光谷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9.5%,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近1.4萬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200家,掛牌運營3家中試平臺,開展光電子信息、雙碳、部屬高校等主題專場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推動陶瓷儲能材料及清潔能源裝備系統等60余個成果轉化項目,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70億元。
當前,湖北正全力打造世界光谷、硬核武漢、科創湖北,建設“政、產、學、研、用”熱帶雨林式的科技創新生態,為創新創業企業和人才提供一流要素保障和營商環境,區域科技創新水平穩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