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環球微速訊:“她力量”,在東華美麗綻放!

2023-03-07 21:39:33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她”們活躍在三尺講臺,走在科技攻關最前沿;“她”們是黨員,是支部書記,是人大代表……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東華女教師。立德樹人、心有大我,是她們的主旋律,共同奏響學校科教報國的優美“樂章”,展現出時不我待、奮勇爭先的東華擔當。她們就在我們身邊,可愛、可親、可敬,在東華美麗而盡情地盛放。

“你不是一個人單干,我們是一個團隊”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為團隊埋下希望的種子,讓更多年輕人“破土成長”。

“我的夢想就是上好一門課,編好一本教材,這是高校教師的初心,是我們神圣的職責。”全國先進工作者獲得者、全國巾幗文明崗負責人、東華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閻克路講道。“優秀的教學成果離不開出色的科研工作。只有如此,學生才能信服。”“做科研要‘接地氣’。”,這些經歷都成為閻老師生動教學中的“百寶箱”。

朱美芳老師和團隊部分成員在一起。東華大學供圖

“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女性需要健康、健康需要纖維。”,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院士曾經這樣說。2018年,朱美芳所帶團隊入選“教育部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這是一支平均年齡不足40歲,學科背景交叉、集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為一體的創新團隊。

新教師入職后如何快速“服水土”、補短板?團隊提出“111”青年教師幫帶模式,三個“1”分別指團隊導師、國外導師和企業導師,多渠道幫助“青椒”在教學科研上穩扎穩打地成長發展起來,“你不是一個人單干”的鼓舞讓每個人內心暖意融融。成艷華老師就是在“1+1+1”幫帶模式下快速成長的一位“青椒”。“在科研道路上,朱美芳院士既是我的‘學術導師’,更是‘人生導師’。她對于科研和人生的態度潛移默化影響著我。”成艷華充分利用搭建的平臺,取得了不錯的科研進展。

在大家眼里,朱美芳是個不折不扣的“女超人”,可她覺得自己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老師,努力盡到一名教育者和科研者的本分。多年來,朱美芳團隊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纖維與納米、生物、仿生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在化學纖維理論和技術方面不斷突破,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等。

作為骨干教師,機械學院教授孟婥與團隊成員一道聚焦高端紡織裝備中的“卡脖子”和短板問題,攻堅克難,開發關鍵技術,在工業織材、地毯織造、經編生產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項目成果2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團隊里的老教師,孟婥老師將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放在首位,“團隊會讓人不斷突破自己成長的上限,將優秀、奮進的氛圍轉化為進步的動力”。團隊青年教師張玉井感嘆地說,“資深教師分享教書技巧,指導我們上課;幫助我們承接項目,傳授科研‘秘笈’。團隊是我們年輕教師和學生鍛煉成長的平臺。”

“我們是支部書記、人大代表,就是要擔當”

有了智慧和擔當的種子,“她力量”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向陽盛放。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材料學院教授陳惠芳是一名“老書記”,擔任復合材料系黨支部書記十余年。陳惠芳倡導支部“以黨建引領科研創新,用科創夯實黨建基礎”,通過凝聚科研力量,攻關領先成果,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要讓中國高性能碳纖維更‘強’”。在她的帶領下,支部黨員科研工作者立足學科前沿,持續系統展開科研攻關,在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幾十年的研究生涯里,做過成千上萬次實驗,失敗過無數次,但是從沒有想過放棄,她帶領科研團隊穩扎穩打,“科學研究沒有捷徑,沒有條件我們自己創造條件!”“陳老師做科研真的很拼!”談及陳老師做科研的那股勁,科研團隊巨安奇連連感嘆。陳老師說,老一輩東華科學工作者勤勉盡責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是寶貴的財富,一定要傳承下去。陳惠芳帶領支部在發揮“雙帶頭人”示范引領帶動作用、促進黨建和學科建設有機融合、服務廣大師生和中心工作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紡織學院教授王璐是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二十多年前,國內教育同行還鮮少有人把生物醫用與紡織教學相結合。剛博士留學回到東華的王璐,在紡織交叉學科中探索專業建設新路子,在她的主要發起下,學校獲批國內首個紡織生物材料與技術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面向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本科功能材料-生物醫用紡織材料與技術專業也獲準成立,帶領團隊十年建設,“生物醫用紡織品”獲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功能材料專業獲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作為紡織生物學科的主要負責人,近年來王璐帶領團隊一直致力于科研方向的重組調整以及開展高技術紡織品的研究,不斷探索科學新領域,“可誘導韌帶再生的高強度植入物系統的研發”“生物醫用防粘連疝氣補片開發及應用”等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先后實施落地,助推產業升級。“微創介入用高強低蠕變線材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微創介入人工血管覆膜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巾幗繁如花,東華教師別樣紅。正是這樣的東華“半邊天”,成為學校接續奮斗的硬核參與者、傳承者和開拓者,是“奮進東華”建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