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韋建剛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工程學院副校長
近年來,國際海洋藥物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海洋抗腫瘤藥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提取等關鍵技術相繼突破。我國雖然海域面積遼闊,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但在該產業規模小、競爭力偏弱,發展潛力巨大。
為此,我建議要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打造國家級“藍色藥庫”,支持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建設國家海洋創新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推進各省級海洋創新實驗室及產業園區建設,打造科技龍頭企業為產業鏈主體,科技轉化中試平臺與產業化孵化加速器為依托,國家海洋碳匯交易中心為抓手,高水平海洋智庫為溝通橋梁,綠色金融為支撐等組成的全鏈條協同創新生態圈,搶占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制高點。
建議支持海洋生物醫藥細分領域的研究和成果轉化,重點發展海洋創新藥物、功能性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等產業。加大海洋生物基因、海洋藥物、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發與產業化。推進生物疫苗佐劑、醫療器械材料、仿制藥等突破,加大對重要生物技術產品研發、產業化示范項目的支持,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延鏈、強鏈。
建議支持協同應用與科技消費機制建設,鼓勵大數據與AI技術基于安全基礎上,更多地應用到海洋生物醫藥的資源挖掘、創新研發、產業化等方面,精準引進國際相關涉海生物醫藥頭部企業,建設高效的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研究技術管理平臺和孵化推廣基地,推動海洋產業科技、市場主體、產業基金、人才的軟實力建設與產業競爭力的系統提升。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黃小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