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曾斯?桂磊
(資料圖片)
3月18日,在武漢地鐵19號線深達30米的隧道里,新能源地鐵鋪軌機、移動式鋼軌中頻正火車各司其職。為滿足該線大孔徑隧道鋪軌,首次采用兩大“利器”,有效提高鋪軌進度和質量。
武漢地鐵二級項目經理熊淼介紹,傳統電纜地鐵鋪軌機在作業時,需一名施工人員專門負責盤電纜。該新能源地鐵鋪機采用兩套電池組,電池組單獨配置充電機,在充電時既可單獨充電又可同時充電,設備運轉時由單組電池供電,另一組備用,電源可完全滿足施工作業。同時,新設備剪掉了電纜“尾巴”,用于隧道鋪軌作業材料倒運更加方便靈活,走行軌延續多長,便可以行駛多遠。
新能源地鐵鋪軌機操作人員在作業時不再需要盤電纜,可專心觀察設備行駛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及時消除,為施工進度目標創造條件。
同時,針對19號線大孔徑隧道,設備整機高度可在3.2米至 4.1米之間調整,整機跨度在3米至4.6米之間調整,應用性強。目前,新能源地鐵鋪軌機在該項目已完成13公里鋪軌作業,高效優質的作業能力贏得作業人員一致認可。
一幅幅軌排鋼軌之間的間隙需通過焊接連成整體。傳統氧氣乙炔火焰正火工藝,焊接工藝憑借作業人員經驗。此次采用的移動式鋼軌中頻正火車,作業人員通過工藝調試,確定焊接參數后,即可確保焊頭合格率,且正火全過程數據實測記錄,對焊頭正火質量可追溯。
此外,中頻正火車自帶配套動力平板,不需人工搬運氧氣乙炔瓶,作業人員勞動強度降低,施工人員可減少一半,同時確保作業效率。
施工單位中鐵四局八分公司項目負責人杜國棟介紹,鋼軌焊接接頭焊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列車平穩性、安全性及乘客的舒適度,移動式鋼軌中頻正火車確保每根鋼軌焊縫之間達到“天衣無縫”。
“軌道交通對鋪軌精度要求非常高,軌道鋪設的方向、高程、軌距等精度要求范圍控制在0.5毫米內。”武漢地鐵19號線一級項目經理江帆介紹,鋪軌實行“四檢制”,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評定合格才能進行下一步混凝土澆筑。
據悉,武漢地鐵19號線全長約23.2公里,共設車站7座,全為地下站。設計最高運行速度初期為120公里每小時,預留提升至140公里每小時的條件,將是武漢“跑得最快”的地鐵。
(袁永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