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布局現代產業學院多地開花 共育高質量產業人才-天天快播

2023-03-26 17:33:4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韓榮

3月26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第二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工作的通知》,開展第二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工作。

第二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將以國家和區域產業發展急需為牽引,面向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系緊密的高校,重點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造就大批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為提高產業競爭力、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相關資料圖)

那么,什么是現代產業學院?相比高校常見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有何不同之處?應該如何加強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培養適合我國發展的高質量產業人才?

高校布局現代產業學院“火力全開”

日前,山西省教育廳發布了《山西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示范性特色學院和高水平基礎學科學院培育建設工作的通知》,其中中北大學獲批3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即分布于鋁鎂精深加工領域的鋁鎂新材料產業學院、分布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和分布于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半導體產業學院。

無獨有偶,3月21日,“寧夏大學奶業現代產業學院”“寧夏大學地理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和“寧夏大學文化旅游現代產業學院”掛牌成立儀式在寧夏大學舉行;3月24日,由新疆工程學院與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攜手共同建設的準東現代產業學院成立……

近年來,高校紛紛開始“落子”重點領域,在布局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上“火力全開”。作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組織形式,高校現代產業學院是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以服務產業需求為導向、多主體共建共治、集人才培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育人平臺,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高等教育是人才的搖籃和創新的基礎,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正處于加速調整期,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就是縮影之一。

“事實上,關于產業學院的實踐探索已經有一定的歷史。”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定珍介紹,國外很早就開始在相關領域進行探索,譬如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建設了大阪產業大學等一批產業大學,主要培養實用型產業人才,這些產業大學是名副其實的應用型大學。

2020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文件,鼓勵在特色鮮明、與產業緊密聯系的高校建設若干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現代產業學院。

對此,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古元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集成電路領域至少20萬—30萬的技術人才缺口來看,全國1萬—2萬名“對口”的畢業生,可謂杯水車薪。而現代產業學院的成立打破了學科壁壘,讓育才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李定珍介紹,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2021年1月湖南省教育廳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首批建設的16個湖南省現代產業學院,涵蓋了新醫科、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等領域,重點支持機器人、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業。

“這些現代產業學院及其所屬高校都具有育人成效顯著、區域產業特色鮮明、產學研用聯動深入等特征,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李定珍說。

加強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效銜接

《指南》提出,高校現代產業學院是“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那么,相比高校常見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有何不同之處?

李定珍認為,高校現代產業學院具有辦學主體更加突出企業、行業協會的教育實體作用,人才培養更加注重“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多主體協同育人”的質量和效果等鮮明特征。

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講師于意看來,高校現代產業學院具有教學與科研兩個方面的屬性,在高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中需要有效銜接好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三“鏈”結合,對于全面發揮高校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專業建設等功能,具有重要價值。

“建設現代產業學院要面向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以強化學生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重點。”中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大國認為,現代產業學院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在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方式方法、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功夫。

“中北大學基于山西省高新產業發展需求,以成果產出為導向,構建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學校聘請了企業教師為學生授課,并開始合作編寫教材兩部,為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搭建起溝通的橋梁,這些都是以前所沒有的。”于大國說。

2022年山西省教育廳印發了《山西省教育廳關于認定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和特色行業學院的通知》,其中以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依托申報的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獲批山西省現代產業學院認定。

“中北大學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在建設產業學院方面,邁出了重要的、寶貴的第一步。”3月25日,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副院長曾志強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學院成立后受到學校、學院領導等多方重視,在教育部的建設指南指導下逐漸形成了一套建設方案,并與5家企業形成了合作關系。

“我們始終瞄準山西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任務需求,以推動山西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目標,旨在把產業學院建設成為以山西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急需為牽引,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系緊密的教學、科研新高地。”曾志強說。

培養高質量產業人才未來可期

盡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在高等教育行業領域中正如火如荼展開,但百色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態鋁產業學院教授李德貴坦言,現代產業學院在當前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

一是尚缺乏具體強有力政策的支持,產業學院實質性合作不足、產教融合深度不夠。其主要原因是學校與企業體制機制、組織形式的差異,產業學院法律定位、地位還不明確,依托高校設置而獨立性不足。

二是認識不足,師生缺乏積極性,同時在管理上權責不清,企業方動力不足。

三是經驗缺乏,校企磨合時間長。

和李德貴一樣,于意認為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深入探索。于意發現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大部分的高校仍存在人才培養模式固化的現狀。畢業生的知識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不吻合,無法滿足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現代產業學院創新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正是為了解決這種人才供需錯位的問題。

為此,于意表示現代產業學院要注重與地方產業鏈、創新鏈對接,圍繞傳統產業學院和企業之間供需錯位的現狀,從創新中找出路,以產業行業的人才需求為核心,實踐人才培養的新理念,設定人才培養的新目標,進一步轉變現已固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傳統的教和學模式,勇于探究參與式、混合式、個性化等新型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中北大學現代產業學院在建設過程中困難重重,盡管通過參考其他院校的建議經驗、學習教育部建設指南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校企合作教材編寫,實心實訓平臺建設有待加強。”于大國說。

為此,于大國認為現代產業學院在建設過程中,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引企入教”,讓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二要提升專業建設質量,主動調整專業結構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把行業企業的真實項目、產品設計等作為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的選題來源;三要打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一批兼具生產、教學、研發、創新創業功能的校企一體、產學研用協同的大型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同時要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開展校企導師聯合授課、聯合指導;四是要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強化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探索理事會、管委會等治理模式。

“高校應堅持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充分發揮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雙方或多方辦學主體作用,加強區域產業、教育、科技資源的統籌和部門之間的協調,推進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資源,探索‘校企聯合’‘校園聯合’等多種合作辦學模式,實現現代產業學院可持續、內涵式創新發展,培養高質量產業人才未來可期。”于大國說。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