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王霞君?科技日報記者?江?耘?
??? 站在衢江大橋上遠眺,可見兩岸綠樹成蔭,水天相映。沿江向南,突出綠色產業標簽的衢州智造新城,注重招引高端項目、強化科技創新,加快推動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折射出浙江衢州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后勁。
(相關資料圖)
??? “春雨潤澤后的衢州,空氣尤顯清新,可以改變人們對化工城市的固有印象。”3月下旬,浙大衢州“兩院”(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和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副院長朱耕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科技支撐產業轉型是關鍵所在。
??? 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的衢州,是浙江化工產業的重要基地,擁有國家氟硅新材料產業基地和中國電子化學材料產業基地兩塊“金字”招牌。近年來,衢州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培育發展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特種紙等六大標志性產業鏈。
??? 2022年,衢州市全年GDP首次破2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從1500億元增至20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同年,衢州市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46.3%、60.3%、116.4%,增幅均為浙江省內第一。
??? 打造化工新材料科創高地
??? 今年3月,對于衢州鵬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來說,相當忙碌——在衢州智造新城內占地282畝的一期電芯廠房剛竣工驗收,首批新設備接著入場調試。
??? 該公司總經理王艷雙介紹,按計劃,衢州鵬輝儲能電池項目將于今年6月份投產,首期產能10GWh,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超70億元。企業將憑借高自動化生產線及儲能電芯技術,助力衢州鋰電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 截至2月底,衢州智造新城已開工69個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1億元。
??? 作為衢州的首位產業,當地新材料產業主要涉及氟硅新材料、動力電池材料、電子化學材料三大主要領域。2022年,全市新材料產業實現規上產值850億元,同比增長46.3%。
??? 衢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志成介紹,衢州正全面實施工業強市十大專項行動,圍繞六大產業鏈,打造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部署創新研究院,推進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加強市校合作、聚力招才引智。
??? 2018年,浙大衢州“兩院”落地揭牌。近5年來,契合當地產業所需,總投資20多億元,浙大衢州“兩院”已形成“8個研究所+1個中試實驗實訓基地+1個分析測試中心”的科研布局。
??? “化工新材料領域的技術轉移轉化,尤其需要中試場地。目前中試實驗實訓基地已承接中試項目20余項,擁有中試生產線20余條,吸引了多家省內外企業慕名前來,正形成衢州招商引資的2.0模式。”朱耕宇介紹,目前浙大衢州“兩院”已經孵化7家企業,今年有望新增4—5家;與巨化集團作為核心共建單位,建設浙江省高端化學品技術創新中心。
??? 數周前,聚焦六大產業創新需求,衢州市政府分別與南京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超重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衢州基地和膜材料創新研究院、高端電子化學品創新研究院和化工新材料創新研究院,致力于實現“引進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的生動局面。
??? 產學研融合重在人盡其才
??? “在一次衢江區舉辦的產業研討會上,我們與幾家企業交流得知,改善工藝以提升高耗能特種紙的環保性能,在當地很有需求。”入職以來,浙大衢州“兩院”特種聚合物研究所副所長Lim Khak Ho(林嘉河)和衢州企業“打”得火熱。
??? 不久前,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浙江)暨2022年浙江省技術需求“揭榜掛帥”大賽總決賽上,Lim Khak Ho團隊憑借環保高性能標簽離型紙關鍵技術開發項目斬獲金點子獎,并和需求方達成合作簽約。
??? “我到企業調研時,聽過不少‘高薪聘來博士卻留不住’的情況。產學研合作,核心是要幫企業解決人的問題。”衢州市科技局副局長胡姣良告訴記者,需要增強企業和人才互動頻率,形成“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合作模式。
??? 去年,衢州市科技局組織召開衢州市重大科創平臺聯席會議,謀劃制訂了《重大科創平臺融合地方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衢州市高能級科創平臺比晾曬實施方案(試行)》,加強緊密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供需側聯系,推進產學研合作項目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 “公開的研討對接會是一種方式,也要考慮到企業技術需求具有封閉性,所以企業傾向于私下交流。”朱耕宇介紹,浙大衢州“兩院”對科研人員的要求之一是——除做實驗之外,剩下的時間多跑企業,跟企業家面對面交流,了解更多核心需求,真正為企業解決問題。
??? 同樣于2018年落地衢州的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2022年為100多家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服務上千次。舉例而言,該院與浙江天際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天際互感器建設“未來工廠”的數字孿生產品核心供應商,通過數字孿生數據與模型集成融合,推動企業全業務流程閉環優化。
??? 根據衢州市科技局統計,2022年,浙大衢州“兩院”、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等7家科創平臺共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320余場,參與企業千余家;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簽訂橫向合同422項,合同經費1.42億元,其中與衢州企業合作占比72.03%;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近3000次,轉化科技成果73項。
??? 山區縣跑出創新“加速度”
??? 今年1月,隨著開化縣綠色硅材料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功獲批,衢州市共有國家級高新區1家,省級高新區5家,是浙江省首個創建省級高新區縣域全覆蓋的地級市。
??? 《浙江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實施全域創新能級跨越提升行動,要支持工業大縣建設產業科創平臺,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和研發機構建設力度;建立“一縣一策”精準支持機制,深入實施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科技專項。
??? 胡姣良介紹,位于浙西南山區的衢州,轄內縣(市、區)均屬于“浙江山區26縣”,發展速度一度因科技人才基礎薄弱、高能級創新平臺缺位、頂級高等院校缺乏受到限制。
??? 近年來,隨著一批科創平臺相繼落地,衢州對標省創新型縣(市、區),加大對縣域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按照突出制造業、產業發展前景較好、產業分類適度精準3個原則,引導每個縣聚焦2個重點產業。
??? 具體而言,柯城區以軸承智能裝備和運動健康為主;衢江區以多式聯運主導型現代商貿物流業和通用高分子有機材料為主;龍游縣以碳基紙基新材料、精密數控和軌道交通裝備為主;江山市以智能家居和智慧能源裝備為主;常山縣以高端裝備零部件和“兩柚一茶”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為主;開化縣以有機硅新材料和糖醇為主。
??? 以開化縣為例,當地建立縣領導掛聯省內國企高效機制,與浙大衢州“兩院”、電科大長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深入洽談合作。2022年,當地達成院縣合作20余項,國家“特支計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均實現“零”的突破;浙江省“尖兵”“領雁”技術攻關項目成功立項3項,創歷史新高。
??? 衢州市副市長李寧表示,縣域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依靠科技創新這個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加快推進江山市、龍游縣科技體制改革攻堅試點工作,以期實現科技創新整體效能躍升。
??? 當前,圍繞六大標志性產業鏈,衢州持續強化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服務鏈融合、集成發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集群,促進工業發展“從項目到產業、從基地到高地、從局部到全域”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