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時隔9年,北京再發高溫紅色預警!為何北方比南方還要熱?-每日速看

2023-06-23 19:39:30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北方高溫天氣依然在持續。

截至23日14時,北京觀象臺氣溫已達40℃,全市556個氣象監測站中有305個測站最高氣溫39℃及以上,158個測站最高氣溫40℃及以上。北京觀象臺建站以來首次連續2天超40℃。


(資料圖)

6月23日7時,北京市氣象臺升級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上一次北京發布高溫紅色預警是2014年5月29日,距今已經9年。

不只是北京。據中央氣象臺預報,預計到24日,華北、黃淮等地將持續高溫天氣,京津冀大部、山東等地最高氣溫將達到37℃至39℃,部分地區可達40℃。23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而在南方,多地則是最強降雨上線。23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以至于有民眾戲謔說,“要逃離北方,去南方避暑。”引起北方高溫天氣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比南方溫度還要高?這才剛6月,三伏天會更熱嗎?

四方面原因致使北方高溫如此之強

此輪高溫天氣究竟有多強,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介紹,6月22日以來,京津冀、山東、河南中北部、蘇皖北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等地都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從22日到23日,一共有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此輪高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張芳華表示,一是21日開始京津冀地區受強盛暖氣團控制,暖氣團強度比較強,且影響時間長;二是在高壓脊形勢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沒有云層遮擋,輻射增溫更加有利,促進了升溫;三是目前剛進入夏至節氣,白晝最長,長時間日照有利于高溫出現和維持;四是空氣濕度小,天氣干燥,也有利于氣溫升高。

至于為什么北方溫度比南方還要高?張芳華解釋說,從平均值來看,在往常的六月下旬,華北、黃淮等地的最高氣溫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當,但從最高氣溫的氣候極大值來看,北方大于南方。

目前,南方處于多雨時段,也是人們常說的梅雨時節,最高氣溫的最大值不是很大。另外,這段時間北方地區受暖高壓脊控制,輻射較強、少雨、空氣干燥,致使北方更加容易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

三伏天會更熱嗎?

統計顯示,今年6月以來(截至22日),全國共有183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月極值,有46個站突破歷史極值。華北地區高溫日數6.4天,較常年同期(3.3天)偏多3.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五多,僅次于1972年、1968年、2005年、2022年。北京(7.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河北(7.8天)為次多,天津(6.1天)為第三多。

“這才剛6月,就這么熱了,三伏天豈不是會更熱。”有網友感慨。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表示,我國各地高溫集中時段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對華北地區來說,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現高溫天氣,連續數天的高溫在6月也比較常見。這段時間主要是干熱型高溫為主,表現為氣溫高、濕度小。

進入7月后期,隨著副高北跳和夏季風往北推進,水汽輸送和大氣濕度增加,云量也會增多,會出現悶熱天氣,也就是濕熱型高溫。“就最高氣溫而言,前一時段氣溫最高值通常高于后一時段。但也需要說明的是,人體體感溫度不僅和氣溫有關,還受到濕度影響,往往這種濕熱型高溫會加重人體體感溫度。”高輝說。

此次北方高溫天氣是否與厄爾尼諾有關?對此,高輝表示,目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但初夏時段北方高溫的影響因子復雜,不能簡單歸咎為厄爾尼諾影響。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區高溫更為極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已有的科研成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溫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溫以及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影響。

同時,高輝強調,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極端高溫發生的頻次都快速增加。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計,今年夏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溫日數也是高于常年同期的。具體來講,今年夏季除黑龍江中部和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0.5℃以上;部分地區將偏高1℃至2℃,高溫日數也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但南北方高溫的集中時段是不一樣的,南方地區是在盛夏時間段進入高溫季,北方地區則往往是在初夏時間段。”高輝表示。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華北東部、黃淮大部仍多高溫天氣,35℃以上高溫日數有8天左右。其間,25日至26日,華北、黃淮高溫范圍和強度會有所縮減;27日至30日,華北東部、黃淮高溫將再度發展。

專家提醒,請公眾盡量避免在午后氣溫最高的時段外出,若需要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工作,請注意補充水分、做好防曬,并關注體溫變化,避免中暑或熱射病發生。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