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
一個韓國研究團隊22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提交論文,聲稱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種在室溫和環境壓力下完美導電的材料,這一“突破”在學界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物理學家對此持高度懷疑態度。但論文作者之一金賢德(音譯)對外媒表示,支持任何人復現他們團隊的結果。
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追求室溫超導這一物理學突破。超導材料有兩個關鍵特性:電阻消失以及被排出的磁場繞過超導材料。這些材料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如無損耗輸電電網、無摩擦高速懸浮列車、更實惠的醫學成像和掃描技術、用于數字邏輯和存儲的更高效電子設備。不過迄今為止,科學家只能讓它們在極端條件下工作,比如極低的溫度和極高的壓力。
現在,韓國團隊聲稱已經制造出一種在室溫和環境壓力下具有超導性的材料。按他們的描述,為制造這種名為LK-99的材料,團隊制造出混合了鉛、氧、硫、磷的粉末狀化合物,隨后在高溫下加熱幾個小時使得粉末轉變成固體。團隊測量了1毫米大小的LK-99樣品在不同溫度下的電阻,發現其電阻率從105℃下相當大的正值急劇下降為30℃下,幾乎為零。
該團隊聲稱也測試了這種材料在一定溫度下對磁場的反應。由于邁斯納效應,超導體放置在傳統磁體上時應呈現懸浮,在他們的視頻中,一塊LK-99被放在磁鐵上方確實發生了懸浮,但只有一部分,另一部分則與磁鐵保持接觸。金賢德稱,這是由于樣品還不完美,所以只有部分呈現超導性。
該研究關聯到的兩篇論文均發表在arXiv上,兩篇論文提交相差不足2.5小時,尚未經同行評議。研究人員全部來自于韓國,論文署名的第一單位為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金賢德只是其中一篇論文的合著者,另一篇論文由他同事撰寫,他本人表示,第一篇論文里存在諸多缺陷,未經他的允許就被上傳到arXiv。
該研究團隊稱,“我們相信,我們的新進展將是開啟人類新紀元的全新歷史事件。”鑒于室溫超導研究的挑戰性和重要性,社交媒體有評論聲音認為,一旦該成果被驗證成真,等同于鎖定諾貝爾獎。
室溫超導引發爭議并非首次。此前,亦有一些關于超導材料的研究成果發出后被撤回,其他團隊也未能復制出這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