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虛擬正文

宇宙中探測到迄今最大的原子氣體系統 此項發現源于“斯蒂芬五重星系”

2022-10-20 09:58:02 中國科學報

10月19日,《自然》發表“中國天眼”(FAST)觀測的新成果——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徐聰領導的國際團隊,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00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比銀河系大20倍。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系統。

《中國科學報》了解到,這項發現對研究星系及其氣體在宇宙中的演化提出挑戰,因為現有理論很難解釋為什么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這些稀薄的原子氣體仍沒有被宇宙空間中的紫外背景輻射電離。該觀測成果也預示著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這樣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氣體結構。

觀測宇宙中的氣體是天體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宇宙中所有天體的起源都離不開原子氣體,例如,星系主要的演化過程就是不斷從宇宙空間吸收原子氣體然后將其轉化為恒星的過程。射電天文波段能夠對宇宙中的原子氣體進行直接觀測。FAST是當今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夠探測到遠離星系中心的極其稀薄的彌散原子氣體所發出的暗弱輻射,為研究宇宙中天體的起源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

此項發現源于科研人員利用FAST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的成像觀測。“斯蒂芬五重星系”是著名致密星系群,自1877年被法國天文學家斯蒂芬發現后,一直是最受關注的星系群,也是韋布空間望遠鏡第一批觀測并首次向公眾展示的5個目標之一。

FAST這項最新發現揭示了在遠離該星系群中心的外圍空間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氣體結構。這些氣體結構的形成很可能與“斯蒂芬五重星系”早期形成時星系間相互作用的歷史有關,已經存在了大約10億年。(記者倪思潔)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