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2全球移動寬帶論壇“5.5G與2030智能世界”媒體圓桌上,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首席技術官Alex Sinclair表示,根據3GPP標準節奏,預計5.5G將于2024年進入商用階段。
他強調,近幾代的移動通信網絡一般代際生命周期為10年,且在第5年左右會出現一個分水嶺,2.5G、3.5G及4.5G性能顯著增強、網絡管理效率顯著提升、能源消耗顯著下降,5.5G也會起到相同的作用。
“5.5G是移動通信技術自然演進的結果。”國際電信聯盟(ITU)未來網絡和頻譜管理處處長Walid Mathlouthi認為,上行下行速度、覆蓋范圍和延時是衡量移動通信網絡質量的三大指標,5.5G無疑將在5G基礎上大幅提升。
Mathlouthi強調,在移動通信領域從5G向5.5G發展的階段,頻譜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超大帶寬頻譜發放、全上行頻譜使用模式等是全球產業鏈共同關心的話題,需要產業各方共同攜手,在網絡、生態、業務等各方面深度探討與協同,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華為5.5G總經理高全中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認為無線技術需要在5G的基礎上持續演進,從而滿足未來5至10年智能社會發展的需求。5.5G作為5G的升級版,其標志性的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千億聯接和內生智能的能力,將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高全中認為,下行10Gbps及毫秒級時延將是構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橋梁,使混合現實、擴展現實、元宇宙產業規模發展。5.5G的Passive IoT技術劃時代地使移動物聯終端擺脫電池束縛,實現千億聯接。通感一體可以提供超越聯接的能力,將通信與感知技術融合,為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創新提供了可能。
“5.5G對比5G能力持續增強,比如10倍網速的提升,新的物聯、感知能力。”高全中表示。
“5.5G將對工業界產生重大影響。”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工業4.0創始團隊成員Michael Dowling認為,工業4.0乃至未來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物聯網迭代。從德國的生產實踐看,配備5G的工廠往往擁有更好的物聯網,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有的還實現了可持續生產,相信5.5G會持續推動變革。
5.5G作為5G的升級版,其標志性的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千億聯接、內生智能等能力,將賦能未來車聯網、物聯網、機器人、生產制造等各行業領域,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與會嘉賓紛紛建議,全球產業鏈伙伴圍繞標準、頻譜、產品、生態、應用等層面持續創新,做好產業準備;同時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心態構建產業生態,加速邁向5.5G時代,迎接智能世界到來。(記者趙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