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暨南大學制備出高性能鈣鈦礦光伏組件 孔徑面積效率可達到21.07%

2022-09-19 10:09:58 中國科學報

近日,暨南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麥耀華團隊采用低成本納秒激光器,實現效率超過21%的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制備。相關研究發表于《先進能源材料》。

在“雙碳”戰略的推動下,新型鈣鈦礦光伏組件正進入產業化時代??朔男∶娣e電池到大面積組件的效率損失是產業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到目前為止,對于制造高效率鈣鈦礦光伏組件是否需要使用高造價的皮秒或飛秒激光器,業內一直沒有定論。

為此,麥耀華團隊使用低造價的納秒激光器制備了高性能鈣鈦礦光伏組件。研究表明,由于鈣鈦礦材料的熱擴散系數較小,納秒激光并不會對其造成較大的熱影響區,并且可以實現高達95.5%的幾何填充因子。經過參數優化,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孔徑面積效率可以達到21.07%,且填充因子超過80%。以上結果獲得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認證。

該研究成果為減少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的效率損失提供了指導,同時降低了設備投資和生產成本,對推動鈣鈦礦電池的產業化有著重要意義。(記者朱漢斌)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