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文學家參與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可能發現了宇宙誕生初期的第一代恒星在“生命”最后階段發生超新星爆炸所留下的痕跡。這將成為研究“嬰兒期”宇宙的重要線索。
第一代恒星由宇宙誕生時的大爆炸所產生的氫、氦等較輕的元素組成。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借助類星體進行觀測分析。因為類星體中心有一個巨大的黑洞,當黑洞吞噬周圍物質時,發出的能量導致類星體非常明亮,其周圍的氣體也容易被觀測到。
研究團隊觀測分析一個約131億年前的類星體附近的氣體時發現,其中鐵元素含量是鎂元素的10倍以上,與太陽中的鐵鎂元素比例相比明顯異常。他們認為,這種異常的元素豐度比例無法用典型的超新星爆炸來解釋。
經相關計算,研究人員推斷這些氣體是一顆質量約300倍于太陽的恒星發生“成對不穩定超新星”爆炸留下的痕跡。而對類星體年齡分析后,他們認為發生這種巨大超新星爆炸的恒星是宇宙誕生后的第一代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