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國家級產業園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開展2022年先進制造業園區發展研究,在優化先進制造業園區發展“五力”評估模型的基礎上,對國家級園區先進制造業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旨在助力先進制造業園區把握發展規律,在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過程中展現新擔當,謀劃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塑造新優勢。
一、做優“新”標準——構筑“五力”評估體系
遵循科學性、客觀性、系統性和數據可獲取性等原則,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從經濟實力、創新潛力、融合能力、產業聚力和綠色動力五個維度構建了先進制造業園區發展“五力”評估模型,并結合“十四五”時期先進制造業發展導向,在2021年研究基礎上更新完善了部分評價指標,以更科學全面地考量國家級產業園區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17項二級指標。
表1 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園區“五力”評估模型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2,06
二、剖析“新”格局——解碼百強園區“五大”特征
特征一: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百強園區數量差距懸殊
從百強園區數量看,位于黃河流域的園區數量為13家,相較2021年減少1家。位于長江流域的百強園區數量達到75家,相較2021年減少3家。從2019、2020、2021年百強園區數量分布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園區數量整體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長江流域的百強園區數量維持在黃河流域百強園區數量的5倍以上。
圖 1 2019-2021年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數量對比(家)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2,06
特征二:長江中游城市群百強園區在中西部優勢顯著
從百強園區數量分布看,位于中西部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的園區共有18家,各城市群相應數量分別為9家、4家、3家和2家,分別占四大城市群總體數量的50.0%、22.2%、16.7%和11.1%。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百強園區數量相當于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百強園區數量總和,在中西部城市群百強園區分布中占主導地位。
圖2 2022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在中西部四大城市群的數量分布(家)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2,06
特征三:先進制造業優勝集群內百強園區集聚創新特征突出
百強園區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主要重點關注產業集聚、創新投入和經濟支撐三方面要素,一是培育壯大龍頭鏈主企業吸引產業鏈相關資源向園區進一步集聚,二是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引領產業領域技術創新,三是通過不斷發力提升區域經濟實力、壯大工業經濟規模支撐集群高質量發展。從百強園區數據分析看,2022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中,先進制造業優勝集群內的園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度的均值比其他園區的均值高出62.4%,研發投入強度的均值高出27.0%,地區生產總值的均值高出56.9%,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均值高出89.7%。
圖3 2022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中先進制造業優勝集群內的園區和其他園區主要指標對比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2,06
特征四:新一線城市已占據百強園區半壁江山
2022年,先進制造業成為新一線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多地立足先進制造業開展一場制造業強市競賽。從新一線城市入圍數量來看,蘇州、天津、杭州、合肥等15個新一線城市均有園區入圍百強,整體數量達46個,接近半壁江山。其中,蘇州入圍數量最多,其次是天津、杭州。從兩年變化趨勢來看,蘇州、天津、杭州、南京、寧波、長沙等6個城市入圍榜單園區數量呈現增長趨勢,其中蘇州、天津、杭州三地園區先進制造業發展勢頭強烈,相應增量占新一線城市總體增量高達81%。
圖4 2022年新一線城市入圍百強園區數量分布對比(個)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2,06
特征五:高新區與經開區的創新能力、均衡發展各勝一籌
一般而言,經開區較高新區更注重提高總量,承擔迅速做大全市經濟總量的任務;高新區則注重技術創新,承擔發展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但通過對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的跟蹤及研究發現,經開區和高新區并未形成較大差異。百強園區中,高新區在創新潛力維度顯著高于經開區,符合其基本定位,但在融合能力、產業聚力、綠色動力三個維度平均水平均低于經開區,未有效引領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總體而言,百強園區高新區創新驅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經開區在各維度發展較為均衡。
圖5 2022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中經開區與高新區各維度
平均總分對比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2,06
三、探索“新”舉措——強化園區發展“四項”建議
國家級產業園區亟需發揮區域經濟領頭羊作用,從統一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意義的理解、加強對自身發展問題的診斷以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產業治理能力等方面著手,在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展現新作為、新擔當。
統一思想,深刻理解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意義。近年來,國家把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連續多年開展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了解國家引導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相關工作,從中理解我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意義至關重要。園區在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過程中,應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國家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意義。
趕學比超,對標分析中發現自身發展的各類問題。先進制造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既要關注國家政策的引導方向,也要關注競爭伙伴的發展動態,形成良性的趕學比超的奮進姿態。通過了解先進制造業園區等研究成果,把握“蝶變規律”,了解自身發展水平與成效,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發現自身短板,通過研究學習優秀園區的發展舉措與破題思路,為園區發展探尋路徑。
組織創新,培育多層級高效靈活的組織管理能力。先進制造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應積極響應國家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相關工作,在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響應或借鑒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園區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對各級政府集群工作的響應能力;二是建立或學習集群發展促進機構的組織管理模式;三是加強項目實施主體項目執行組織能力。
協作發展,建立內涵豐富、內外協同的合作網絡。先進制造業園區應適應當前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學習借鑒先進制造業集群創新網絡,加快形成園區的協同合作網絡。一是借鑒集群構建研發創新引領和龍頭企業集群化配套的協同模式,形成園區內外部聯動的產業協作模式。二是園區應關注各類新技術應用場景的創建,為先進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創造多樣化的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