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信息一旦泄露就無法挽回?
人臉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則處于不可逆轉的狀態。因為人臉識別通過攝像頭獲取信息后將化為計算機代碼,而代碼是可以被獲取和重構的。普通的字符和字串密碼在丟失之后可以設置新密碼,但是生物信息是不能“重置”的。換句話說,生物信息泄露后,用戶在使用生物信息作為身份認證的場合,可能被“李鬼”冒名頂替,身份安全形同裸奔。
整容后無法實現人臉識別?
有人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無法識別整容后的面部,其實常規的雙眼皮,隆鼻等臉部局部區域的整容對人臉識別影響不大,比如此前警方就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捕獲了整過容的女殺人犯勞榮枝。不過,如果臉上動了“大刀子”,改變了關鍵部位的信息,是會給人臉識別帶來麻煩。
相比起國外普通民眾對人臉識別技術保持警惕,我們這邊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寬容度實在是有點太高了。以至于一些地方的公共場所和企業商家將“刷臉”當作數字化升級的賣點大干快上,而完全忽略了對用戶的人臉隱私安全,甚至將人臉識別當作企業營銷和“大數據殺熟”的工具。
注意:人臉識別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基于人臉特征點的信息是以數字化信息進行存儲的,相關數據庫就面臨著被黑客攻擊或者自身防范不力導致泄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