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范敏玲 周亞東
7月23日,由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和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聯合主辦的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鏈協同高質量發展交流活動在廣州科學城舉行。活動聚集了廣州市生物醫藥領域專家代表,建立科研機構、醫療機構與創新藥品、體外診斷、醫療器械等企業的“零距離”交流聯動平臺,實現“產學研用”充分對接。
當天,廣東藥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生物島實驗室、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及行業協會代表,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等20多家省內主要三甲醫院的專家,阿斯利康、費雪派克、百濟神州等20多家來自黃埔區的知名生物醫藥企業代表,省市衛健、醫保、藥監等政府部門代表現場面對面暢所欲言。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張自然博士表示,推動創新藥械加快納入醫保是生物醫藥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既有利于激活企業創新研發的動力源,同時也能推進藥物研發、生產、應用全鏈條聯動發展,實現創新藥械“用得上”“用得起”的目標。
近年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瞄準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持續發力,引進了龍沙生物、阿斯利康、百濟神州、恒瑞醫藥、康方生物及金域醫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涵蓋藥品、器械、試劑等領域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同時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藥品及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綠色通道以及政策先試先行契機,加快整合生物醫藥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先導區。
此外,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與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署《共同推進生物醫藥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合作框架協議》,支持各項先行先試政策(如港澳藥械通、港澳外用中成藥簡化審批等)在區內落地。“港澳藥械通”政策試點以來,已審批臨床急需使用進口藥品19個、醫療器械11個,惠及500多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