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灝?科技日報記者?朱彤
(相關資料圖)
8月15日15時12分,新疆鐵路烏北至甘泉堡段線路擴能改造完畢,實現了烏北至準東段全線由“單線”變“雙線”,打通了運力梗阻的最后一公里,標志著烏北至將軍廟鐵路(以下簡稱“烏將鐵路”)雙線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突破關鍵節點,運能運力得到再釋放、再提升。
今年以來,新疆鐵路部門將烏將鐵路擴能改造工程作為促進新疆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推動疆煤外運戰略、發揮低碳運輸優勢的重要工程,堅持加強基礎建設、完善樞紐布局、提升運輸能力,為新疆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作出新貢獻。
破題,“黑金之上”筑通途
新疆準東煤田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大的整裝煤田,預測儲量為3900億噸,占全疆煤炭儲量的17.8%、全國煤炭儲量的7%。準東煤炭能源主要服務于天山北坡經濟帶工業生產需求,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的向好趨勢,烏將線輻射范圍煤炭需求貨源增長迅猛。
烏將鐵路作為煤炭運輸大通道,面對近年來不斷增長的運量需求,既有單線運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周邊產業需求,線路“窄路”“堵點”的問題愈發突出,“需大于供”的現狀亟待破解。
新疆鐵路部門針對烏將鐵路運能運力不足的突出問題,著眼長遠、精心布局,從2021年3月20日起正式啟動烏將鐵路雙線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致力于根除“梗阻”問題,全力打造鐵路雙向高速運輸通道。
王廉升 攝
保能源就是保經濟,煤炭運輸一刻都不能停。烏將線擴能改造工程必須在不影響既有線路運輸的前提下實施,保安全、保上量、保進度、保質量是擺在鐵路建設部門面前最大的難題。
面對困難與挑戰,新疆鐵路建設部門直面問題、攻堅克難,采取優化施工方案、定向配置資源等方式,在有限的作業時間里,將施工人員化整為零,積極實施“小單元”“單工序”等作業方法,爭分奪秒搶抓工期,實現了施工效果最大化,施工進度超期完工。
“既要運量不減,又要保證工程進度和施工安全,對于我們建設施工的難度確實很大,但是早一天完工,運量就能早一天上去,這是我們鐵路建設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們對新疆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岳磊說。
保進度更要保質量,鐵路建設部門高定施工標準,針對路基橋涵、線路軌道、通信信號、牽引供電、接觸網等關鍵環節,嚴抓嚴控、精益求精,積極開展工程克缺,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
新疆鐵路部門堅持“以人為本”搞建設,把民生問題納入施工建設總體規劃。針對烏將線部分區段穿越農耕區和人口密集區的實際,著眼盡可能少占用農耕和百姓居住用地的原則,對施工方案進行了優化,采取增設路肩擋墻進行收坡的方式,修筑擋土墻819米,合計減少征收用地20畝,其中減少占用基本農田5.52畝。著眼鐵路運行噪聲振動,在居民區建設14000米聲屏障,實現居民區100%覆蓋;著眼居民出行不便問題,在居民出行要道實施“平改立”工程,修筑6個通行橋涵,方便百姓出行。
“作為施工建設單位,必須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鐵路建設指揮部工程管理部部長宋世強介紹,烏北至甘泉堡段線路途經人口密集區,在工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鐵路建設和后期運營對當地百姓的影響,通過實施優化線路設計、加裝聲屏障、隔聲窗、修建穿行通道等措施,把便民利民工程落到實處。
質變,“鐵龍縱橫”暢其流
烏將鐵路全長257公里,是聯通準東煤田與米東、甘泉堡、阜康、吉木薩爾等多個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重要煤炭運輸大通道。
沿線中泰化學、天池能源、新疆宜化、東方希望等上下游煤電、煤化工企業集中,煤炭需求非常旺盛,烏將線作為綠色環保運輸的主要運輸方式,承擔著上下游企業保煤炭運輸、保能源供給的重要責任。
過去,烏將線單線運輸階段,年貨運量5648萬噸,日均運輸貨物50列,運力已經接近飽和。通過此次擴能改造烏將線運輸能力將得到質的提升,年貨運量預計達到1.08億噸,計劃日均運輸貨物92列,運力提升91.2%。
“這兩年,我們企業對煤炭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次烏將線雙線電氣化擴能改造完工后,對我們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現在我們每年通過鐵路運輸的原料和產品已經超1000萬噸,未來,可能還會更多。”新疆中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永眾說。
烏將鐵路擴能改造工程著眼打通煤炭運輸“卡脖子”地段,烏準區段雙線投入運營后,單線變雙線,能夠進一步釋放烏將鐵路運能,并與北疆鐵路環線、蘭新鐵路緊密銜接,連線成環,形成區域運輸通道良性循環。
“此次工程改造完工后,烏將線多年以來的堵點問題得到徹底根治,運輸通道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于我們高效組織貨源,更好服務沿線企業生產有著根本性的改觀。”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貨運部副主任黃劍說。
后期,烏將線還將由內燃轉電力牽引,能有效節約碳排放量,一年減少43136.96噸標準煤當量,實現低碳環保目標。同時,新疆鐵路部門還將聚焦助推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堅持提高運力供給,不斷釋放烏將線煤炭運輸能力,積極圍繞運輸組織挖潛,不斷創新運輸組織方式,優化列車開行方案和組織模式,努力打滿區段通過能力。
堅持保民生、保經濟,新疆鐵路部門將以烏將線為依托,深入推進疆煤外運、電煤保供等運輸策略,統籌運力資源調配,堅持“承認、配空、裝車”三優先,確保疆煤保供。同時,加大與地方政府、重點企業的溝通交流,擴大路用、自備敞頂箱運力資源投入,構建疆煤直通循環穩定保供格局,更好服務社會與百姓。
擺風亮?攝
同存,“人與自然”共和諧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新疆鐵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發揮鐵路運輸綠色、環保優勢,積極融入自然,實現和諧共生。
烏將鐵路臨近卡拉麥里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沿線野生動物種類豐富,主要有五趾跳鼠、快步麻蜥、百靈、鵝喉羚、蒙古野驢、沙狐、狼、野兔等多個野生物種。其中,蒙古野驢、鵝喉羚、狼、沙狐為國家級保護動物。
新疆鐵路部門堅持生態和諧,在線路的設計規劃上注重野生動物的保護與共存。為了精準掌握當地野生動物的行動軌跡,在唐朝路至彩北站間安裝了4臺紅外相機,在準東至將軍廟段安裝了16臺紅外相機,對當地野生動物進行密切監看,并對種群習性、活動范圍等內容開展專業分析。
針對準東至將軍廟段地形起伏較大、毗鄰多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的實際,烏將鐵路全線設計了16m以上的橋梁24座,其中30m以上橋梁6座。其中,在唐朝路至五彩灣段建設野生動物通道9處,五彩灣至準東段建設野生動物通道7處,并在通道處種植野生動物愛吃的植物、水源點,誘導行進方向,在沿線設置保護野生動物標志牌,讓鐵路運輸和野生動物自然活動和諧共處。
“我們在烏將鐵路設計之初,就將保護周邊生態環境,作為鐵路建設運營的重要課題,并始終保持嚴謹態度,將綠色自然環保理念融入建設全過程,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局鐵路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李華東說。
特納格爾濕地公園位于阜康市,有148種鳥類在此區域活動,該濕地公園是烏將鐵路的必經之地,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和后期運營對自然濕地和鳥類活動的影響,新疆鐵路部門秉持盡可能減少穿越濕地長度的理念,精心設計穿越線路,采取不截斷水源、不填埋濕地的環保方案,將穿越區段壓縮為170米,并實施構建跨河橋、加快施工進度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當地生態不受影響。
天山北望廣袤無垠,絲綢古道生機勃勃。準東煤田上,一列列滿載“黑金”的鐵龍疾馳向前,更快的速度,更大的運量,是新疆鐵路始終牢記使命擔當,不斷超越自我,為新疆經濟發展譜繪的重彩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