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教育一直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9月20日,在教育部介紹十八大以來內地(大陸)與港澳臺地區教育合作交流情況發布會上,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介紹,回歸以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展內地與香港的教育交流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青年人對國家認識與國民身份認同,培養他們成為有識見、負責任、德才兼備、愛國愛港的人才,能為香港與國家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圖源教育部官網
蔡若蓮指出,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香港有五所全球100強大學,擁有高度國際化的優勢,香港高校在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支撐作用。
香港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也積極與內地的職業學院及機構交流合作,提升兩地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的水平。職訓局于2008年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職院)首次合辦高級文憑課程;于2021年與深職院簽署新協議,按雙證書合作課程模式,合辦高級文憑課程,又為區內酒店、護老等行業提供人才培訓。
2004年至今,已有約780所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在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等多個層面,開展多元化的活動。
蔡若蓮說,國民教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部分。教育局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落實國民教育。從2018/19學年起,把初中中國歷史科列為獨立必修科;加強《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并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及慎思明辨能力,正確理解國家發展、香港定位以及世界大勢。
“過去十年,香港教育雖然經歷了重重挑戰,但在推動國民教育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不斷努力,無論是高等教育、職專教育以至基礎教育的交流合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果,為未來飛躍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蔡若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