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每日消息!荒漠貓“黃老太”重獲新生

2022-09-23 15:32:0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重度脫水、感染多種病毒、上門齒缺失、肌肉萎縮……一只瀕危物種荒漠貓,因年老體弱生命垂危被發現并救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這只荒漠貓不僅恢復健康,還擁有了動物園無限期定居權。

故事要從今年3月8日說起——

這一天,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接到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森林公安在湟源縣一處垃圾場救護的一只老年雌性荒漠貓,檢查發現荒漠貓感染多種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嚴重,重度脫水營養不良,體溫34攝氏度,低于正常體溫,經過繁育中心團隊搶救4天后,荒漠貓病情被控制,2周后,荒漠貓病情逐漸好轉。

9月22日,記者從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獲悉,經過半年的治療和精心飼養管理,目前基本恢復健康,并賜名“黃老太”。

“黃老太”接受全面治療

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被救護后,救護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對“黃老太”全面體檢。經初步檢查,救護荒漠貓為雌性老年個體,被毛粗亂,體質消瘦,體重為2.7千克(相關資料顯示,健康荒漠貓體重4到8千克),體溫34攝氏度,低于正常體溫。重度脫水,鼻腔內充滿黃色粘稠鼻液,下犬齒缺失一顆,上門齒缺失兩顆,兩后肢肌肉萎縮。傳染病篩查,皰疹、貓瘟、冠狀病毒陽性;DR檢查未見骨折,血常規檢測指標提示脫水并伴有炎癥反應,血液生化檢測指標提示貧血、肝臟損傷。

針對多種病毒感染極度營養不良,中心制定了抗病毒及補充營養的治療方案。治療以抗生素、干擾素、白蛋白、單抗、能量為主,輸液治療4天后開始進食,以少食多餐的原則每天分4到5次飼喂鴿子1只。繼續輸液治療一周后,呼吸道感染癥狀消失,食欲增加。3月21日,黃老太貓瘟、冠狀病毒感染癥狀凸顯,排大量水樣血便病情加重,工作人員沒有放棄繼續堅持治療,治療2天后腹瀉癥狀消失,后繼續輸液治療8天。經過前后20多天的治療,黃老太病情基本被控制,進食良好,排便正常。

“黃老太”享受護理福利和永久居住權

2022年4月5日,“黃老太”病情好轉治療結束,為保證“黃老太”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便于其恢復,中心工作人員將她轉移至后場救護隔離圈舍單獨隔離飼養,4月8日,體重增至3.7千克。目前健康狀態良好。

隨著荒漠貓“黃老太”身體狀況的逐漸好轉,為使其適應圈養環境,提高動物福利,西寧野生動物園園區在內舍放置睡墊,蹭癢玩具,飼養場館中加設棲架、爬架等形式豐富的豐容項目。

“考慮到‘黃老太’已年老,且消化系統較弱,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將不再考慮放歸。而且由于其特殊狀況,并不適合對外展出,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對其開展的不計代價的救護,救護半年來花費超過1.5萬元。”該中心負責人表示。

荒漠貓救護已非個例。2020年10月19日,中心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救護成年雄性荒漠貓一只,左前肢粉碎性骨折,感染性吸收,不得已進行截肢手術。該荒漠貓被命名為“老黃”,2021年2月開始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飼養展出,是當時全球唯一一只圈養荒漠貓。

通過對“老黃”的宣傳和科普,公眾對荒漠貓的認知度大幅提升,此后一年救護荒漠貓10余只,超過此前十年的總和。2021年6月12日,中心救護一月齡荒漠貓幼崽2只,目前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飼養展出,未來可參與人工繁育等科學研究。

2021年10月10日,中心救護5月齡雌性荒漠貓一只,右前爪中指第三指骨粉碎性骨折,并進行截指手術,被命名為“黃蓉”。經過康復治療和野化訓練三個月,待其具備獨立生存能力后于2022年1月17日在門源縣放歸。

“黃蓉”也成為世界首例截指后放歸的荒漠貓。

荒漠貓外形酷似家貓,體型卻比家貓大,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威風凜凜。荒漠貓作為我國特有小型貓科動物,棲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黃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針葉林緣、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地帶,也在雪地上活動,在青海省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均有分布,據調查估計全球數量不到10000只。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等級》中被列為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供圖)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重獲新生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