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韓榮
秋收時節,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海豐農牧場的千畝谷子地里,金黃色的谷穗簇擁成金色的海洋,一派豐收的景象。山西農業大學繁峙千畝連片谷子基地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作業技術現場觀摩會正在這里舉行。
觀摩會現場,專家按下啟動按鈕,遠程啟動無人駕駛收割機。隨即,5臺聯合收割機呈“A”字型開始作業。收割機自動進行割臺升降、行走收割、轉彎掉頭、倉滿卸糧,直到將地里的谷子全部收獲、顆粒歸倉。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海豐農牧場擁有5000余畝耕地,其中常年種植谷子1000多畝、玉米2000多畝。由于山西農業大學技術團隊“谷子全程機械化產業技術開發”這一山西省科技重點研發項目的示范推廣,從今年起這里的農民們再也不用彎腰揮鐮。“無人駕駛割曬+撿拾”、秸稈打捆回收、耕地……智能化、信息化科技賦能農機裝備,滿足了谷子生產精準高效作業需求。
多年來,專家教授和學者們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開展了新品種的引進與篩選、機械化精量播種、精準施肥施藥、機械化減損聯合收獲、有機旱作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科研攻關與試驗示范工作,繁峙縣谷子生產逐步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無人化,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