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環球快資訊:最新研究發現真菌性膿毒癥潛在治療靶點

2022-10-20 15:38:53 科技日報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通訊員 龍利蓉

10月19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醫學檢驗科曹炬研究員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PGRN)在促進真菌失控性炎癥反應和抑制固有免疫細胞抗真菌功能中發揮雙重作用,為真菌性膿毒癥的免疫輔助治療找到了一個潛在干預靶點。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病原微生物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上。

白色念珠菌是引起真菌性膿毒癥的最常見病原體,由于臨床侵入性醫療操作和免疫抑制藥物的廣泛使用,真菌性膿毒癥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死亡率高達40%-50%。該研究利用白色念珠菌建立小鼠真菌性膿毒癥模型,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生存率比野生小鼠顯著提高,多重蛋白檢測和流式細胞分析表明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炎癥反應顯著減弱,真菌特異性熒光染色試驗發現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腎臟真菌載量顯著降低。該研究使用體外電鏡技術和吞噬殺傷試驗明確了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小鼠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對真菌孢子的吞噬殺傷能力顯著增強,并解釋該現象是由于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陷后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體樹突細胞相關凝集素2(Dectin-2)上調表達所致。研究進一步利用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差異基因表達,證實顆粒蛋白酶前體基因缺失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對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免疫能力增強。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顆粒蛋白酶前體通過破壞腎臟中的免疫穩態,加重炎癥程度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并抑制體內真菌清除,從而在真菌性膿毒癥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免疫損害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顆粒蛋白酶前體有望成為真菌性膿毒癥一個潛在的免疫輔助治療靶點。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研究發現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