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11月5日,隨著巨大的刀盤慢慢轉動,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以下簡稱“濟南軌交”)全線首臺盾構機“啟魯一號”始發。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啟魯一號”將在24小時智能化、信息化監控下,正常情況下以每天15-20米的速度掘進。但其穿越的地下線路為國內罕見——濟南軌交6號線是該市首條穿越老城區及泉水敏感區的地鐵線路,水文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具有“一大、二難、三高、四復雜”的工程特點。
濟南被譽為泉城,地下泉脈縱橫八達。對建設者來說,泉水保護難度大、施工組織難度大,如何巧妙避開這些泉脈,頗具技術含量。而作為濟南市重點工程,6號線將成為加速濟南城區東西經濟活動、生產要素流動的黃金線,為濟南“東強”“西興”“中優”帶來地鐵動能。
上述項目參建單位中鐵十局施工負責人向介紹,自施工以來,項目部發揚開路先鋒精神,主動出擊,克服了征地難,拆遷慢,工期緊,任務重,疫情等困難,推動全線首個車站于家莊站率先順利封頂。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方堅持保泉優先,深入開展保泉方案研究。他們通過組織保證、策劃保證、技術保證、資源保證、科研支持等措施,聯合濟南軌道集團、建投公司、設計院和高校等進行深入方案研究,共同研究可行的實施方案以降低地鐵施工對周邊泉域的影響;同時,通過召開城市軌道交通方面的頂級專家咨詢會等方式,解決工程建設中重難點問題。
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線路起于位里莊站,途經槐蔭區、市中區、天橋區、歷下區和歷城區5大城區,止于梁王東站,大致呈東西走向。線路全長39.1公里,車站33座,均為地下線路。
據悉,濟南軌交6號線是繼已經通車的2號線、正在施工的4號線一期之外,濟南第3條東西向軌道交通骨干線。該線路換乘點多,輻射面積廣,串聯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總部城、大明湖、高新產業園區、濟南自貿試驗區、省企總部城等大型客流集散點和重點發展區域。
施工現場(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