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汽車也可以飛上天!11月17日,全球首款載人級兩座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在重慶發布,這款飛行汽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團隊研發,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與重慶市聯合發布。
載人級兩座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效果圖。
(資料圖片)
三個部分可自主組合 可搭載兩人
這款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采用了自主垂直起降飛行器、智能操控座艙和自動駕駛底盤三個獨立模塊的分體式構型,是面向載人、載物的立體運載系統,相比于結構一體式飛行汽車構型方案,這種分體式組合重構的方案具有充分發揮近地飛行器與地面行駛底盤各自優勢、智慧交通優勢、最優化能量效益的特點,可實現人員、貨物空地轉運的無縫銜接,具備更大的靈活性。通過陸空協同精確感知定位、智能決策規劃和自動引導對接等技術實現模塊組合重構,切換陸空不同行駛模式。
載人級兩座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
為了實現垂直起降飛行器、智能操控座艙和自動駕駛底盤三個獨立模塊的流程切換,研發團隊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發,取得了三項核心突破。其中,自主垂直起降飛行器最大起飛重量650千克,有6涵道和開放式8軸16旋翼兩種構型,凈載重280千克。
智能操控座艙采用超輕量化的座艙及內飾設計,自重80千克,前后排2座布局,可以搭載兩人,實現高效空間利用及空氣動力學優化設計,具備飛行汽車駕駛人機交互操作系統,智能感知傳感器引導座艙分別與底盤或飛行器對接,實現地面行駛、空中飛行模式切換。
自動駕駛底盤采用全尺寸輪轂電機四輪驅動底盤,通過綜合控制器實現驅動、轉向等運動控制及自動駕駛,最大載荷大于500千克,設計最大車速80公里/小時,通過精確感知定位、底盤的軌跡規劃和行駛控制,將底盤與座艙或座艙與飛行器精確對準并自動對接、鎖固,切換空中飛行、地面行駛兩種模式。
據了解,飛行汽車是面向城市立體交通和未來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是解決城市發展面臨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的有效路徑。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或地區高度重視并積極規劃支持飛行汽車或城市飛行器研發,我國在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中也重點部署了飛行汽車研發。
研發團隊和載人級兩座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合影。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北京理工大學項昌樂院士團隊于2006年開始針對陸空裝備開展研究,在理論、技術、產品開發及市場化推動等方面有組織地開展全鏈條創新,逐步形成了以北京理工大學(高校)、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新型校地合作研發機構)、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理工學科性公司)等為依托的創新體系。
項昌樂院士表示,“我們作為科技工作者要能夠搶抓全球科技發展先機,在基礎前沿領域奮勇爭先。團隊將立足立體運載系統技術領域,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做真科研、真做科研’,推動飛行汽車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研發團隊和載人級兩座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合影。
將加速推進飛行汽車成果轉化與產業落地
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研發得到了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統籌下,2022年項昌樂院士牽頭創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飛行汽車分會,謀劃未來智慧立體交通出行藍圖。
重慶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新型城市空中交通裝備研發、立體交通體系建設,2021年重慶(兩江新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揭牌,2022年兩江新區獲批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
在北京理工大學飛行汽車發布之際,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兩江航空航天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三方共同達成了《飛行汽車路空協同示范合作協議》,將依托重慶兩江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重慶兩江民用駕駛航空試驗區,在智慧空域、智慧道路空地泛在互聯條件下,開展飛行汽車路空一體化示范運營及應用推廣,實現“車—路—云—網—圖”的高度協同,共同構建國家首個未來立體交通路空協同示范區,助推飛行汽車成果轉化,服務未來立體交通產業發展。
正在降落的載人級兩座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
重慶市科技局局長明炬表示,該項技術成果在重慶首發具有非常重要意義,不僅會為重慶立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注入更大的活力,而且也會有助于重慶制造業產業的提升。重慶市科技局將繼續積極支持后續研發工作,并加快推進應用示范,力爭早日實現成果產業轉化落地。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表示,發布的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構型是陸空融合的一體化系統,極大地推動了飛行汽車科技創新。
(圖片來源: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