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
(相關資料圖)
11月27日,在第二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全球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全球著名植物生物學家朱健康、全球著名細胞生物學家于洪濤等多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與獲得“科學探索獎”的青年科學家線上云聚,暢談科學領域前沿話題。
此次論壇以“聚焦原創,突破邊界”為主題,希望通過搭建科學家代際之間、領域之間的交流平臺,瞄準“從0到1”的原始創新,鼓勵跨領域、跨學科的交叉研究合作,全方位支持青年科學家的成長與發展。論壇由南方科技大學、騰訊公司共同主辦。
多位頂尖科學家分享前沿學術成果
“于微納處天地寬”。在“學術演講”環節,六位在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結構生物學、復雜科學研究、分子細胞科學、信息電子等領域具有重要建樹的科學家分享各自研究領域的探索最前沿,碰撞跨界研究火花。
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物學家朱健康帶來了“從DNA第五堿基到健康與長壽”的學術分享。朱健康是世界植物科學領域發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同時也是愛思唯爾發布的最新版“全球頂尖科學家排名”榜單中排名最高的中國科學家。朱健康主要從事植物對抗逆境研究,也就是植物為何能夠抗旱、耐鹽與耐低溫,并將這樣的能力遺傳給下一代,這些研究在基因編輯作物、植物育種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今年1月,朱健康擔任南方科技大學前沿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論壇上,他結合自己的工作,介紹了基因序列里看不到的遺傳信息,以及“DNA甲基化”的神奇作用,指出撥慢“DNA甲基化時鐘”,有可能延緩衰老,健康長壽。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西湖實驗室主任于洪濤長期從事最基本的生命現象細胞分裂研究,曾在全球首次找到細胞分裂的“開關”紡錘體檢查點。論壇上,他與聽眾們分享了細胞分裂的神奇旅程,和在這一過程中,“生命密碼”基因組的傳承和塑造。
AlphaFold2在2021年橫空出世,AI技術一舉將蛋白質3D結構預測的精度從60%提升到90%以上,也入選了《Science》雜志評選的2021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但人工智能是否真的無所不能?顏寧的報告另辟蹊徑,通過闡釋AI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未達之地,為人們理解AI for Science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生命科學”“數據科學”兩場主題論壇分別由朱健康和騰訊首席科學家張正友主持。在近四小時的交流中,資深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共同描繪出科學之舟乘風破浪的美好畫卷。
如何破解“錢學森之問”?六所頂尖高校分享“育人之道”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多年來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
本次論壇新增“校長圓桌”環節,圍繞如何“引導、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青年教師甘坐冷板凳、探索長周期重大科學問題”等議題,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長陳十一、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儒新、大灣區大學(籌)負責人田剛、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共同探討中國高校上下求索之道。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論壇上坦言:“沒有原始創新的深厚地基,沒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企業的大廈再高大再漂亮,也難以經受風吹雨打。”過去幾年,騰訊把“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公司戰略,支持基礎科研是重中之重。從設立科學探索獎,到舉辦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再到今年新發起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騰訊不斷加大以公益形式投入基礎科研領域?!拔覀兿M麨樘剿鳘劔@獎人精心準備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滿足青年科學家跨學科交流的需要?!鞭傻そ榻B。
(圖片由論壇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