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世界觀點:創立40周年,灰色系統理論助推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

2022-12-01 22:24:16 科技日報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11月2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灰色系統理論創立40周年紀念展。在紀念展開幕式致辭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表示,誕生于中國大地的灰色系統理論,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結構,廣泛應用于解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實際問題,在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取得大量應用成果。

20世紀后半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各類系統不確定性的認識逐步深化,對不確定性系統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多種新的不確定性系統理論和方法被相繼提出,其中模糊數學、灰色系統理論和粗糙集理論等,都是產生了廣泛國際影響的不確定性系統研究的重要成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思峰教授介紹,1982年,華中科技大學鄧聚龍教授發表首篇灰色系統理論論文,標志著灰色系統理論新學說問世。40年來,大批學者致力于灰色系統理論研究,為灰色系統理論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何為灰色系統理論?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巖介紹,該理論主要通過對“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對系統運行行為、演化規律的正確描述,從而使人們能夠運用數學模型實現對“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的分析、評價、預測、決策和優化控制。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為灰色系統理論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悉,灰色系統理論有力地推動了各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該理論在航空航天重大型號研制、機械工程領域、電力工程領域、巖土工程領域、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灰色系統模型、方法應用于航空航天重大裝備研制數據分析,解決了可靠性增長評價、壽命預測、費用測算和智能排程等實際問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郭寶柱教授說。

在航空航天領域,灰色系統理論提供了系列解決方案。單忠德表示,針對航空航天重大裝備研制過程貧信息數據分析與決策難題,劉思峰教授團隊發現了指標信息集結的目標導向規律,提出了基于混合可能度函數的灰色評估模型、多目標加權智能灰靶決策模型和基于聚核權向量組的兩階段灰色決策模型,為中國科學家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提升中國科技的國際話語權提供了有力支撐。

灰色系統理論創立40周年紀念展由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灰色系統專業委員會等單位主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灰色系統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承辦。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