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12月2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丁烈云院士團隊與王偉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公共健康》上合作發表了基于近百萬中國人口的多個橫斷面健康數據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系統性評估了中國全民健康覆蓋情況,揭示了宏觀經濟和衛生資源特征與全民健康覆蓋服務能力間的新機制,進一步探討如何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我國綜合衛生服務能力。
(相關資料圖)
華科大供圖
全民健康覆蓋(UHC),旨在通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綜合衛生服務,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戰略目標,也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然而,對于中國全民健康覆蓋的基本情況一直缺乏系統性評價。為此,上述研究團隊建立了包括近百萬人口、跨度15年的大型臨床觀察性研究數據庫,并提出中國全民健康覆蓋服務能力的評估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中國全民健康覆蓋已取得歷史性成就,但我國的疾病預防服務能力相較于治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緩慢。
在我國建設發展過程中,安全用水、衛生設施建設及醫療設施可達性,在提升我國全民健康覆蓋預防領域的服務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過去15年,我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安全用水狀況均有明顯改善,在衛生設施建設和醫療設施可達性方面仍有巨大進步空間。
近1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正以年均1.42%的速度快速增長(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綜合醫院的建設也在以年均1.37%的速度擴張(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然而該研究表明城市地區的醫療設施可達性卻在以年均0.62%的速度逐年降低,我國現有的衛生及醫療基礎設施已跟不上快速發展的城鎮化進程。
加大政府經費及醫療資源的建設與投入是提升我國全民健康覆蓋的重要舉措。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當UHC大于80%時,GDP和政府衛生支出對UHC的增加呈現顯著邊際遞減效應,證明單純增加經濟投入對于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作用有限。因此,探討在資源有限條件下,如何提升資源投放效率對于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控制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慢病負擔意義重大。
為此,研究團隊進一步構建涵蓋中國全民健康指標及衛生資源分布的面板數據,首次揭示中國的宏觀經濟和衛生資源特征與全民健康覆蓋指標之間的影響機理。結果表明,除醫護人員及床位資源以外,醫療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提升全民健康覆蓋具有同樣重要作用。
與建設大型綜合性醫院相比,基層醫療機構與更多的全民健康覆蓋指標顯著正相關。因此,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初級衛生保健,將醫療衛生資源投放到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幫助中國實現UHC目標的關鍵。
據介紹,本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國公共衛生與健康服務政策的制定、實現健康中國發展戰略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是醫工結合學科交叉領域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