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環球視點!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環境與生命健康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2023-02-22 19:36:51 科技日報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2月19日,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環境與生命健康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科技部原副部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劉燕華,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傅小鋒出席會議并致辭。研究會部分理事、分支機構代表、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委員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郭日生主持。

王浩代表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對各位領導和專家出席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成立大會表示熱烈歡迎。王浩在講話中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健康的需求與日俱增,而與這種需求相矛盾的是,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其中,環境因素對于生命健康的危害日益凸顯,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始終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最高目標,在全面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過程中,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實踐模式的多樣化,努力促進理論創新、知識普及、技術經驗推廣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此次成立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研究會對于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科技支撐。王浩對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提出了加強戰略研究服務于國家重大決策、廣泛開展科普教育推動學科發展、為我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目標提供科技支撐等要求。

劉燕華對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在致辭中指出,當前環境健康風險在不斷提高,環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在不斷增加。盡管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對環境與健康問題展開研究,但是并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求。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的成立,匯聚了各方面的力量,通過群策群力,助力實現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目標,為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福祉做出貢獻。

傅小鋒在致辭中指出,解決環境污染,應對氣候變化,預防傳染性疾病,從而保護公眾健康,踐行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的成立,為環境與生命健康交叉學科的交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加強跨領域的科技合作、提升研究水平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橋梁,希望專委會在關鍵科學問題解決上實現創新和突破,從而支撐政府管理部門的科學決策,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保護作出更多貢獻。

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報告了專委會成立的背景與目的、組織架構、已有工作基礎及未來工作設想。他表示專委會將從交流平臺、戰略研究、管理支撐、科普宣傳等四個方面開展工作,堅持圍繞科技創新支撐健康中國與美麗中國建設,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的目標。研究會氣候變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張賢、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九天分別代表分支機構發言,表示將與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一道,落實好研究會關于服務環境與生命健康工作的相關部署,加強聯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互相促進,形成整體合力,共同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黃晶代表委托管理單位對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的成立既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的一件大事,對于可持續發展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而言,更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過去在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環境與生命健康專委會要加強新形勢下環境與生命健康的創新研究,積極向政府部門建言獻策,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科技支撐。

最后,與會委員就專委會建設與發展規劃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討論。委員們紛紛發言,從完善組織架構、引領科研發展方向、組織學術交流活動、支撐國家決策、深化國際合作、開展科普宣傳等多個方面對專委會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大量寶貴的建議。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