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劉澤治?陳科
3月1日筆者獲悉,日前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相關負責人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近日出臺的《關于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展開解讀。會上,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旭圍繞成都科創平臺強鏈聚鏈、科技成果轉化等進行介紹。
會議現場。受訪者供圖
陳旭表示,近年來,成都市大力推進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目前已建設包括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在內的國家級創新平臺139個,這使得創新資源加速聚集,創新策源能力不斷增強。為發揮科創平臺的強鏈聚鏈功能,成都將繼續在平臺建設、平臺共享、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出系列舉措。
“今年,成都重點聚焦高端裝備、新型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啟動首批中試平臺建設。對新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創新平臺,我們將積極幫助爭取國家補助,并按照現行政策就高不就低給予配套支持。”針對創新平臺建設,陳旭指出,成都鼓勵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等,共同建設運營中試研發平臺,面向產業鏈開展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服務,市級財政將給予資金支持。
“為了推動平臺開放共享,成都將升級‘科創通’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全市‘科技創新資源數字地圖’,推進科技資源和創新成果‘上云入庫’。同時,采取科創券的方式,支持各類創新平臺面向產業鏈開放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高性能算力等服務。”陳旭介紹,這些平臺每年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獎勵,對購買平臺共享服務的企業,每年最高可獲得10萬元補貼。
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陳旭強調,要持續推進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加快聚集大平臺大裝置。對企業與天府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可獲得最高1000萬元支持。“我們還將推進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引導和支持創投機構、社會資本等共同組建成果轉化子基金,重點投向創新平臺成果項目、中試研發項目和顛覆性技術項目。”陳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