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報道:楊長利委員:加大核電發展力度 拓展核電空間布局

2023-03-12 12:27:10 科技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我國核電已經具備實現更大目標、更高質量發展的扎實基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表示。全國兩會上,楊長利聯合其他14位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大核電發展力度,拓展內陸地區建設,推廣核能供暖的提案》。

我國大陸現有在運在建核電機組76臺,裝機8100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二,但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仍較小。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按照2030年、2050年核發電量占比分別達10%和18%測算,核電在運裝機至少需達到1.5億千瓦和3.8億千瓦。“根據這樣的測算,我們未來十年必須保持每年核準10臺以上核電機組的發展力度。”楊長利分析說。

“在踐行‘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我國無法再大規模新增化石燃料進行發電,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占比日益提高的電力系統中,需要核電作為‘穩定電源’,與新能源形成互補,發揮基礎支撐作用。”楊長利進一步解釋,核電作為高效能源,能量密度高、無間歇性、受自然條件約束少,具有穩定供應能力,是增強能源安全的重要選項。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用電高峰時段,核電可以充分發揮其穩定可靠、適宜承擔電網基本負荷的比較優勢。

楊長利表示,目前,我國核電發展空間布局尚不平衡,全部集中在沿海區域。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的新形勢下,拓展核能應用的空間布局具備必要性和可行性。

對于核安全問題,楊長利表示,全世界核電在內陸和沿海采用相同的安全標準,我國高度關注核安全問題,采用的“華龍一號”等自主三代技術是全球最先進、成熟和安全的技術,滿足內陸建設核電要求。“我國規劃的內陸核電廠址具有足夠抗震裕量、抵御洪水和干旱的能力。近年來,針對主要關注的水資源保障、低放廢液排放、嚴重事故對流域影響、應急預案可行性等問題,核電界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論證,結論表明在內陸建設核電技術上完全可行。”

楊長利提出,為充分發揮核電戰略價值和積極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未來十年保持每年核準開工10臺以上機組的穩定節奏;建議拓展空間布局,在清潔基荷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不足、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過大的內陸地區,盡早啟動核電項目的規劃建設工作,力爭“十四五”實現核準開工;建議做好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經驗總結,進一步開展技術經濟性和商業模式研究,條件成熟后盡快在北方地區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