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張劃
3月21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試點單位——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戚墅堰所)引入戰略投資者暨大兆瓦風電裝備產業化基地項目簽約儀式在江蘇常州舉行。中車戚墅堰所成為常州通過產權交易所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家央企核心子企業。
“這是中車戚墅堰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加速國企體制機制深度變革、推進重大戰略協同、服務地方打造現代化產業、實現共創共贏方面推出的一項重大舉措。”該所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成龍說。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唯一一家產業化集團,承擔著打造大國重器的使命責任。“十四五”以來,該集團以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國際化為方向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體系,矢志打造高鐵和風電兩張“國家名片”。
國企如何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構建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這是新時期國企面臨的新任務,是在深化改革中的一道必答題。
該所總經理李培順介紹,中車戚墅堰所作為集團旗下首家制造類混改企業,從2019年入選國家發改委第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單位起,在集團系統部署下率先探路。3年來,該所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充分聚焦主責主業,聚焦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依托強大技術創新優勢,加快構建業務發展平臺,著力配置重要戰略資源,憑借工業傳動領域良好的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全力打造行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
中車戚墅堰所的新一輪改革與布局,得到了中國中車集團和戰略投資者的一致認可和大力支持。此次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車戚機所成功引入國家能源集團、山東能源集團、中船集團、中國誠通等大型產業集團或國家級基金旗下投資主體。
在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看來,這些戰略投資企業均是能源、裝備、資本等行業領域的“佼佼者”,具有與中車戚墅堰所發展“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特點,中車戚墅堰所通過與戰略投資者產業協同和優勢互補,不但實現從“混資本”到“混資源”的融合,不斷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更有利于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和效率,加速產業的戰略布局和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大兆瓦風電裝備產業化基地項目是中車戚墅堰所錨定國家“十四五”發展戰略和推動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風電產業的關鍵載體和重要依托。該項目將落戶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總投資30億元,擬用工業用地約200畝,分三期建設,擬建成集數字研發、智能制造、綠色環保、智慧辦公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基地,到2024年形成年產2400臺的4-12MW雙饋和半直驅風電齒輪箱試驗總裝能力、12MW以上海上風電齒輪箱研發和樣機試制能力。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