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吳江龍 武柳青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武漢大學供圖
4月22日,第五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武漢大學舉辦。
本屆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主辦,武漢大學承辦,來自全國數百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39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部分外籍專家、學生代表出席會議。
大會以“地球系統科學與大江大河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涉及冰凍圈、大地測量學、地磁學與高空物理學、水文科學、氣象學與大氣科學、海洋物理學、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火山學與地球內部化學等領域,將通過500多個展板報告及800多場分會報告等方式,加強對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的理解,總結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八個學科在理論、技術與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與成果,促進技術交流。
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竇賢康作了“地球科學單光子探測技術在激光雷達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針對大氣激光遙感技術,如何獲得高時間和空間分辨的大氣探測能力、如何拓展中性大氣激光雷達觀測范圍等挑戰,從紅外單光子精密探測技術、氦熒光精密探測技術、星載大氣激光探測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探討。
武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平文表示,該校將以此次盛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科布局的頂層謀劃,優化資源配置,突出特色優勢,支持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等相關學科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由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2014年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大會注重學科交叉發展,旨在為中國地球科學工作者提供一個與國際相關領域頂尖科研人員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