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生活正文

從“押對題”到“做對題”,聊聊青云科技上市一周年

2022-03-17 14:56:44

2021年3月16日,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碼:688316)登陸科創板,距今已有一年。這一年以來,盡管政策春風不斷,但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在企業端的感受仍是春寒料峭。2021年,上市計算機行業個股普遍出現了增長放緩的情況。

以阿里云為例,在最新發布2022Q3財季的營收增速為20%,而在2022Q1和Q2兩個財季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0.02%和37%。A股的深信服在業績預告中甚至坦承,“公司按照慣在政府和事業單位等部分行業客戶群投入了較多的資源,但該類行業的投入和產出并不匹配。”

中國云計算行業的激烈競爭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但在青云科技看來,中國云計算行業仍是一片藍海。如果把中國云計算的競爭看作海戰,那么目前的海戰都發生在海,而在海洋深處卻是人跡罕至。

在增大火炮口徑還是改進動力系統駛向深海之間,青云科技毫不猶豫選擇了后者。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青云科技2021年顯著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達到1.02億元,同比增長89%。

押對三道大題

青云科技敢于大手筆的投入,來自于其“押題”的自信?;仡櫱嘣七^去幾年發展的規劃,事后來看都押對了“真題”。

第一道大題是“混合云”。

在2021年3月,青云科技上市前夕,國家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就提出,“以混合云為重點培育行業解決方案”,隨后國資委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一條以混合云作為推手的傳統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開始鋪設。

在青云科技看來,這并不意外,公司成立伊始就確定了公、私一致架構的技術路線。2014年,公司推出混合云,成為國內首家率先交付統一架構、統一管理、統一體驗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云廠商。而在公司上市之前的客戶結構中,就以金融、能源、交通、醫療等行業為主,一直聚焦的是傳統行業解決方案。

2021年,青云科技與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行業應用中心聯合實驗室”,標志著公司的行業解決方案由“從0到1”進入“從1到N”,由一省向全國推廣。目前,公司與安徽、四川和貴州等省級高速公路臺的合作已經陸續開展。

第二道大題是“信創”。

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公開印發《“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家電子政務網安全保障達到新水”。

長期以來,我國的IT底層基礎設施、架構、產品、生態等方面受制于國外廠商,對于國內大部分軟件企業來說,參與信創意味著另起爐灶,要從頭開始研發。

青云科技從成立起就沒有照搬國外開源代碼,堅持自主可控、走國產化道路的理念,在IaaS層獨立設計產品架構,編寫100%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底層代碼,并在PaaS層自研了數據庫、物聯網與邊緣計算臺等,避免了“另起爐灶”的尷尬。

覆蓋全棧、全態、全域的青云全維信創云架構

2021年,青云科技進一步推出“一云多芯 · 全維可信”的產品理念,打造青云信創云、信創容器、信創存儲、信創桌面云、信創多云管理臺等產品矩陣。

比如,青云信創云具備“一云多芯”特,適配各大信創芯片體系,支持在統一架構體系中采用多種國產芯片,同時依托于“全棧”云體系,整合各類行業場景的一體化應用方案,以及具備大規模運營運維能力的統一管理臺,為企業輸出全棧支撐能力。

第三道大題是“東數西算”。

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通知,宣布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據了解,西部地區每個機架的成本要比東部地區大約低三分之一,東數西算的實質是一種數據優化調度的方式,硬件方面離不開骨干網和IDC數據中心投資,在軟件方面則需要相應的調度算法,乃至最終智能算力網絡臺。

青云超級智算

相比重資產投入的硬件,軟件創新是青云科技更擅長的。針對東數西算的需求,青云科技提前布局,打造了新一代的超級智算臺。該臺基于云計算、虛擬化、容器等技術實現對算力與底層基礎設施的解耦,通過統一的云操作系統對底層資源進行納管和協同編排,構建了支持多元算力的超級智算臺,實現多元算力的統一協調管理及協同工作,最大化地發揮多元算力的作用。

A股開源獨行者

如果說押對三道大題體現的是青云科技的前瞻思維,那么開源戰略則如同基因滲入青云科技的每一個細胞中。

2021年可謂是中國開源發展的分水嶺,國家對于開源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2021年11月,在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開源重塑軟件發展新生態,到2025年培育超過10個優質開源項目。”

事實上,青云科技目前是A股唯一執行軟件開源戰略的軟件公司。

2018年,青云科技推出了開源產品KubeSphere。KubeSphere 是一款基于 Kubernetes 構建的企業級容器臺,企業可借助該臺統一管理跨云、跨基礎設施的Kubernetes集群,還能更敏捷地構建云原生應用并統一管理應用的全生命周期。

KubeSphere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2021年KubeSphere的影響力繼續擴大,GitHub上的Star(收藏)數從2021年初的4555增長至目前的9200+,超越了OpenShift成為了全球影響力第二的容器管理臺,并且增長勢頭快于排名第一的Rancher。

在X-lab發布的2021年中國廠商開源活躍度排名中,青云科技排名第七,成為榜單前十名中的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2022年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創中國”年度會議上,KubeSphere入選年度優秀開源產品。

以KubeSphere為突破口,青云科技現已組建了包括QKE容器云服務、QKCP企業級容器臺、QCI彈容器實例、KSV容器虛擬化臺、云原生應用服務臺、云原生應用商店、全象云低代碼臺、云原生備份容災、云原生數據庫等云原生家族系列產品。

青云云原生架構圖

在競爭激烈的云原生市場,KubeSphere通過堅守開源與持續迭代用戶體驗,闖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目前,KubeSphere也開始逐步商業化,KubeSphere企業級容器臺QKCP已經更新至3.2版本,為企業用戶提供更加強大的功能和服務支持。

2021年上半年,以KubeSphere為代表的戰略軟件營業收入達到1144.26 萬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 1771.23%,開源商業化的大門已經徐徐打開。

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或將超過40%,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指出,“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數字經濟沒有局外人,云計算也將扎根于各行各業的發展之中。

如果說過去青云是從“押對題”到“做對題”,那么未來青云需要從“做對題”走向“做好題”。不論對青云,還是對其它云廠商而言,一場中國的新數字化之戰,正在被緩緩拉開帷幕。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