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19日,為期三天的首屆“雄安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創新論壇”——第九屆“全國先進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研討會在河北雄安新區成功舉行,內容充實、亮點紛呈。
18日上午,在雄安華潤大學萬眾演講廳,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徐昌東發來熱情洋溢的賀信,對論壇的隆重舉辦表示熱烈祝賀,新媒體經濟網總編輯、新媒體頭條輪值主編韓雄亮宣讀了賀電。會議由中英科學橋混凝土中心、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所承辦,北京市京師(通州)律師事務所、河北雄安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協辦。會議嚴格遵守防疫規定,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
雄安新區華潤大學萬眾演講廳會場
國內行業頂尖專家、技術大咖、從事混凝土建筑材料方向法律事務的專業律師、知名企業領軍人物群賢畢至,共謀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之道。16場專業報告,內容豐富充實;企業合規管理和相關法律問題分析報告,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探索有效路徑。雄安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創新論壇組委會主席、中英科學橋混凝土中心主任郝挺宇教授主持了會議,新媒體經濟網見證了會議實況。
大會特邀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博導、中國硅酸鹽學會高性能委員會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混凝土委員會副主任張君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教授、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分會常務理事王沖教授,長江科學院材料所所長李家正教授,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第二輪質量檢查組專家、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混凝土材料工程檢測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混凝土協會專家組專家陳家全,應用化學專業碩士、天津冶建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外加劑研發和防護材料涂料)工程師王雪敏,哈爾濱工業大學周春圣教授、河北工業大學周健等高校教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總院黃靖研究員等研究院、所專家;二冶、十七冶、中冶建工、十九冶、二十二冶等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雄安地區代表性攪拌站總工等;京師律所和京師(通州)律所等70多位業界專家在線上線下同時互動共享、共話建筑材料的未來。
專家學者主題報告包括“纖維增強延性水泥基材料裂后耐久性與延性按需設計”、“現代混凝土攪拌技術的思考與探索”、“建筑圍護系統健康安全監測及防護修復整體解決方案”等專業研究,還包括“土壤成巖技術在水害治理領域的應用研究”“低碳利廢水泥的性能的應用技術”等專題報告。16場專題報告,內容豐富、觀點新穎、見解獨到、論述精辟、亮點紛呈,是國內近期該領域高水平研究的代表。報告引發了線上線下與會人員的熱烈討論,大家就報告內容積極提問,專家就問題給予答疑解惑并深入探討、交流。
首次引入合規和法律專題,護航企業發展合規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新時代新形勢下,建立完善的合規制度對企業顯得尤為迫切。
對此,會議特別邀請中國貿促會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軍民,就企業合規管理做了《加強企業合規管理,提高混凝土性能,促進綠色發展》的專題報告。
為引導混凝土界同仁重視法律問題,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會議特邀請了京師律所黨委書記宋曉江律師以《混凝土訴訟案件中的幾個重大問題》為主題作了專題報告,引起與會代表的熱烈掌聲。
如果混凝土也有“芯片”,那么混凝土的“芯片”核心技術掌握在誰的手里?重慶大學王沖教授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已建成的全球高水平重大工程,如: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特大工程,中國在混凝土行業已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重大難題,真真正正擁有自己的“頂尖核心技術”,某種程度上可以自豪地說,“混凝土的‘芯片’核心技術就在中國”!在混凝土領域,中國做到了在關鍵時刻不被別人“卡脖子”了。
雄安新區建設是國家“千年大計”,其混凝土工程質量是新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保障。“安得廣廈千萬間?”處處離不開混凝土。首屆“雄安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創新論壇”成功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混凝土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的最新成果,對混凝土行業的發展作出了深刻透徹的分析和全面展望,進一步加強了國內混凝土領域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和行業進步,具有重大的行業影響力。相比以往傳統的技術會議,此次會議內容主題豐富,角度多維,創新性引入合規和法律專題護航企業長遠健康、高質量發展,讓工程技術人員及企業人士思維更加開闊,受到與會人員一致好評。(韓好 王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