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張》中有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自古名器出大師,宋代的御用茶器建盞也不例外,作為文人墨客追捧的茶道名器,也成就了不少工匠大師。建盞背后的工匠精神,更是當代陶瓷工藝領域非常稀缺和珍貴的資源,在建盞行業內有句話:一盞功成,萬盞灰燼。可見每一只建盞的誕生都來之不易,那內斂中帶有的靈動與深邃之美,在看似樸素的外形中,往往蘊藏著不一樣的個性和天然的恩賜,更是當代優秀建盞匠人夜以繼日、專心燒制的靈魂佳作。
福建建陽水吉古鎮鐘靈毓秀,是建盞的發源地。建盞名家鄒云源老師就出生在這片與建盞緣分最深的地方,他從事建盞制作研究近30年,作品屢獲業內金獎。2015年7月,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政府授予“建窯建盞制作技術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其燒制的建盞器型精美,古香古色,產品廣受國內外愛盞人士的認可,為當代優秀建盞工藝師的代表之一。
說起對燒盞的癡迷勁頭兒,鄒云源老師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燒盞這一路走來,他從陶泥的選擇到燒制的試驗,從胚體的打磨到上釉色的精細,每一個環節他都給自己訂立一套嚴格的標準,而即便是在高要求、高標準之下,每只成品建盞的誕生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感和韻味,這更激發了鄒云源老師創作的熱情。
電窯燒出來的建盞,較易出現成品,但鄒云源老師對作品品控卻異常嚴格,他的建盞作品種類豐富,從細膩的兔毫到傳統的油滴,從高難的紫金到高端的曜變,應有盡有,且多出精品;此外他嘗試創作了很多套組作品,如口碑很好的藍毫套組、稱心如意套組、十全十美建盞及十二生肖套組建盞等,無疑都是鄒云源老師巧妙靈思與精湛工藝的完美結合,也被廣大盞友搶購珍藏。
2021年,鄒云源老師開始嘗試柴燒,那5節通天龍窯,蜿蜒而上,猶如他對建盞事業鍥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決心。他說:“柴窯燒制出來的建盞有一種復古的韻致,讓人沉浸癡迷,對于柴燒我也產生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希望把這些感悟體現在以后的作品中,并真誠回饋喜歡我作品的朋友們……”
在鄒云源老師的工作室,我們有幸見到了他的作品,他近期新創制的“宋韻”六色建盞套組,打開套盒,映入眼簾的是金兔毫、藍兔毫、藍翎羽油滴、黃油滴、彩金油滴、七彩曜變油滴六種釉色建盞各1只,鄒云源老師對油滴盞和兔毫盞的燒制造詣頗深,這套作品還包括鄒老師2020年新燒制成功的七彩曜變油滴盞,可謂繽紛奪目,美輪美奐,并且器型也小巧精致,拿捏適手,特別適合當主人杯。
多年來,在專心建盞作品的燒制的同時,鄒云源老師也致力于建盞文化的宣傳,打造自己的品牌。他希望自己燒制出的當代建盞可以作為文化火種,代表杰出的宋代文化及家鄉建陽,散播至海內外。這是一份堅守,一份執著,一份情懷,一種純粹的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