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生活正文

喜馬拉雅主播天行:演播《從前有座靈劍山》播放超8000萬

2022-03-29 18:40:28

虎年開年,主播“天行”粉絲數突破100萬,最他也是喜馬拉雅“實力主播”榜上???。

學土木工程出身的他,曾在大型國有企業捧著“鐵飯碗”,有著讓人羨慕的工作,參與過多個項目的工程施工:修過路橋、防波堤、碼頭。

出于對聲音的熱愛,他走上了有聲演播之路。

和有聲演播結緣

1989年,天行出生于天津。

天津人氣質中有種“特別哏”的地域特征,在他身上多少有些體現。“愛接下茬,是老師和朋友給我的評語。”天行說。

這種“愛接下茬”有點像相聲中的捧哏角色,往往用簡短、精妙的一句話,一針見血地扎出事情本質,非思維敏捷、想法獨特而不能為。

天行的家人均從事工程施工相關工作,天行大學學的專業也是土木工程,畢業后進入天津一家國有企業。

國企工程師,這是人們眼里的“鐵飯碗”。

天行工作后在單位參與了很多大工程的施工建設,包括防波堤、路橋、碼頭修建等等。

但在天行的內心最深處,總有一個難以磨滅的夢想,在不安分地生根發芽:播音夢。

早在天行的高中時代,他就和有聲演播結緣。

2003年,天行讀初中,就在那年春天,非典爆發。因為只能呆在家里,天行迷上了天津交通廣播臺的一檔廣播節目叫《零點到黎明》——一檔午夜聊天節目。

正是這檔節目,點燃了天行對播音的熱愛,后來他成了高中校廣播站的一員,開始為廣播站錄播短篇恐怖故事,很受同學們歡迎。

上大學后,正趕上互聯網的興起,有聲小說行業開始起步。那時,有聲行業的入行門檻還不高。天行記得很清楚,他去超市花30塊錢買了一種像糖棍一樣的會議用麥克風,使用的是游戲耳麥,就錄制了一部官場小說,共700多集。

“那時還沒有喜馬拉雅,真的是為愛發聲,每集長20多分鐘,錄一集只給5塊錢,后來慢慢漲到10塊錢。700多集的收入,其實跟朋友吃幾頓飯就沒了,讓我堅持下來的,肯定不是因為錢,純粹是因為熱愛。”

后來,當初紅極一時的有聲網站早已不知所蹤,有聲演播進入了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移動音頻時代。

簽約喜馬

2017年,端著鐵飯碗的天行還在按部就班地上下班,27歲的他還在既定人生軌道上不偏不倚地發展著,并未察覺命運對于他今后的路,卻有另一番安排。

一天,他從集裝箱里出來,抬頭看到陰霾的天空。荒涼的工地放眼望去是漫漫黃沙,與遠處的天際相連,看不到人,也沒有動物,天地間只剩下孤獨的自己。那一刻,天行突然萌生了辭職的念頭:“我不想再這樣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天行的想法得到了母親的支持,帶著夢想,他踏上了去往北京的求學路:他報考了北京傳媒大學的全日制播音課程,專門進修聲音演播。

天行成為了班里年齡較長的學生,他的同學大多18、19歲,而他已經快至而立。但相較青春年少的迷惘,天行卻很清晰明確自己的學目的,在老師眼中,他是那個課堂上“兩眼放光”的學生。每節課,他都坐在第一排,這也讓老師們都對他印象深刻,并愿意提攜幫助他。

“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能不能靠這行養活自己,前途未卜,可就是喜歡。盡管每天一睜眼,面臨的就是每個月6000元的花銷。”

為了生存,天行接過很多與這個職業相關的活兒,給影視劇、游戲、電影配音,做過播音員,錄過有聲小說,做過學校助教……

雖然有困難,但天行堅持了下來。勤奮和熱愛,也讓他收獲了來自老師、業內同行、導演、朋友的幫助。“在北京進修的一年對我進入這行幫助真的很大,除了收獲專業知識,還獲得了叩開行業大門的機會。”

隨著業務的積累,天行慢慢打開了局面。2018年,天行受到邀約,為中央廣播電臺、人民文學出版社錄制小說《一生之水》《神秘島》等作品。

正是《一生之水》讓喜馬拉雅注意到天行,并促成最終簽約。

現在,天行在喜馬拉雅已經成為了擁有百萬粉絲的主播,代表作品包括《從前有座靈劍山》《重生八萬年》等,作品點擊總量過億。

天行很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如果不邁出那一步,他不會干上自己熱愛的工作,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

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隨著有聲讀物行業的快速興起,伴隨著喜馬拉雅臺的壯大,天行收獲了比此前工作更豐厚的回報。

“我覺得簽約喜馬拉雅就是一種緣分,從事有聲行業也像是一種命運的安排。我感覺自己運氣很好,從來北京學到錄制作品、到簽約,一步步走來,好像在被一只無形大手不斷推動,從未停下過腳步。”天行說。

深耕有聲

《從前有座靈劍山》是天行在喜馬拉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讓他有所改變和突破的作品。

有聲演播是個全新的行業,有從播音員轉入的,有做配音演員轉入的,都會受到一些原有行業規范和慣影響。“因為臺不同,受眾不同,所以播講的形式、聲音、氣息就會不同,這要看你把自己放在一個什么位置。”

做有聲小說,聽眾目的是獲得娛樂,聽主播講故事,場景可能是在上班的路上、開車過程中、或是在田間地頭、工廠上班,所以要更輕松,如果用播新聞或者講課字正腔圓的“播音腔”說出來,聽眾就會覺得累。

“深入這個行業后,會隨著市場的變化領會一些東西。”天行說。

正是《從前有座靈劍山》的錄制,讓天行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剛簽約時感覺自己遇到了瓶頸,因為曾受過專門的培訓,所以聲音比較端著。到了錄制靈劍山這本書時,算是突破了專業知識的限制,放下了包袱。”天行從那時更深一層的領悟了網文小說和適合有聲臺的播講方式,狀態變得更松弛、自然,也慢慢確立了自己的講故事風格。

每一次錄制,天行都會提前熟悉文本,揣摩人物的格、情緒,然后通過自己的聲音去“構建”場景,確立人物的形象。“首先我們要熟悉本子,知道是在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是悲傷還是搞笑,是愛情還是修仙。”

曾經看過的動畫片、影視劇、生活中接觸的人等,都會成為匹配故事中人物特色聲音的靈感來源。這些記憶會自動存儲在體內中,在錄制時調取出來,在通過不斷地摸索與學,逐漸貼合書中的不同人物類型。

“在塑造人物時,我們并非一定要從聲音角度去跟他學得一模一樣,而是需要在想象中塑造一個人物目標,抓住他的特征。比如老人,他可能說話比較碎,小孩兒可能語速比較快、聲音比較急,我們需要去找到跟人物格同步的地方。”

天行表示,因為配音是有畫面輔助的,所以需要更生活化。而有聲小說完全是靠聲音塑造,就需要稍微夸張一些,更立體地表現出人物的情緒、格。

在喜馬拉雅,天行的主播賬號簽名是“做一個有范兒的說書人”,他希望每本書都能夠演繹出不同的人物格和特點,每一次都有創新。

他希望嘗試演繹不同的作品,所以修仙、恐怖、探險、都市、穿越、官場小說都有涉獵。雖然不同類型的小說不容易形成固定的粉絲群體,但對于天行來說,他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突破自我。

“我還打算花時間學學心理學,這樣能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心理。”

主播問答

問:你感受到的喜馬和其他臺的不同是什么?

天行:喜馬拉雅與其他有聲APP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對主播個人IP的打造,而不單純把主播看成是臺的內容來源方,所以合作就更人化,也會給主播更多關懷。當初我選臺的時候,也沒有猶豫過,因為感覺喜馬拉雅對主播的關懷比較多。很多同類臺,大部分是以書為主,對主播的賬號和個人,運營關注度相對較低,但是喜馬拉雅對主播作品、粉絲運營、賬號管理等,都會提供全方位的關注,而且人文關懷也比較好,比如疫情期間,對于一直沒斷更的主播,臺都給予了一定的關照,從口頭問候到發放獎勵都有,讓人感覺很溫暖。

問:會擔心出現更多人競爭,更難做嗎?

天行:不會。我覺得有聲還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只有從業者多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才會越來越好。我可以聯系到一些的優秀播音老師,還有經驗豐富的配音圈老師,我們聚集到一起共同發聲,為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